打造食安追溯系統 不容品質劣變產品流向市面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hotspot

打造食安追溯系統 不容品質劣變產品流向市面

食品公司意欲取信於消費者,最佳途徑便是著手建立完善的生產履歷,詳實揭露原物料農產履歷、加工生產履歷、產品流通履歷等關鍵資訊。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食品公司意欲取信於消費者,最佳途徑便是著手建立完善的生產履歷,詳實揭露原物料農產履歷、加工生產履歷、產品流通履歷等關鍵資訊。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回顧近10年來,接連發生了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手搖飲農藥超標等大規模食安事件,使得民眾對食安議題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唯今之計,業者必須儘速建立食品履歷追溯系統,讓製造到零售之供應鏈流程資訊全部透明化,藉以挽回消費者信心。

持平而論,近幾年台灣爆發的食安問題真的不少,不免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但其實類似事件並非台灣獨有,就連看似對食品安全把關嚴謹的日本,也曾驚爆食安事件,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發生在2000年6月的雪印牛乳中毒事件,因為過去有許多台灣人都是喝著它的奶粉而成長茁壯。

即使事發迄今已經十多年,但2000年時雪印乳業所釀成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仍是發人深省的食安教案。來源:Wikipedi

即使事發迄今已經十多年,但2000年時雪印乳業所釀成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仍是發人深省的食安教案。來源:Wikipedi

位於北海道的雪印牛乳工廠,在2000年3月底曾因故停電達3個小時,然而該工廠在復電後重啟生產線,竟未將因停電而感染葡萄球菌的生乳予以廢棄,依然製造為低脂牛乳並對外銷售,導致日本關西地區多達1.5萬人中毒。

但雪印闖出的禍,並不僅止於這一樁。其旗下以製造香腸、火腿等肉製品為主業的雪印食品,在2002年1月被踢爆偽照牛肉產地證明,將進口的澳洲牛肉逕自申報為日本國產牛肉,並假造生產日期,意在詐領政府為狂牛症祭出的補助經費,此舉引發各界嘩然,痛批雪印罔顧職業道德,造成日本各大賣場、電視台自發封殺雪印產品,讓這家成立逾一甲子的老牌企業陷入重整危機,無奈一一切割乳食品事業以外的各個部門,退守奶油、起士、瑪琪琳等核心事業,才得以延續經營命脈。

雪印醜聞的發生,證明了單靠業者的良心運動,不足以確保所有食材安全無虞,也難以獲取消費者十足信任;業者若欲徹底清除外界疑慮,最好的方法,便是援引智慧科技力量,建立原物料農產履歷、加工生產履歷、產品流通履歷等完整生產履歷系統,以期充分揭露各項產品資訊,及食物的有效期限,不僅在嚴謹的源頭管理機制保護下,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心自在,也一併降低不必要的食材浪費,假使日後不幸爆發食安疑慮,業者也能憑藉完善履歷資訊按圖索驥,精準而快速地展開回收措施,期使對社會大眾的衝擊降至最低。

如今當工業4.0蔚為趨勢浪潮之際,有食品業者在邁進工廠智慧化及自動化目標的同時,也順勢針對食安議題的建立生產履歷;譬如某家經營奶粉製造販售的業者,便實際啟動了這般技術導入計畫,為的正是傾盡全力遏阻十多年前的雪印牛乳中毒事件再次上演。

導入智動化  順勢建立生產履歷

該奶粉製造商導入智慧化及自動化的初衷,仍在於實現工業4.0,因此其所提出的核心需求項目,不可免俗地就是粉體生產與機台稼動率監控,固然看似以提高生產力為出發點,然而也期望一併建立粉體填道生產履歷,畢其功於一役解決食安問題。

至於此計畫所涵蓋的其餘監控標的項目,尚包括了粉體廠溫溼度、電腦機房環境,以及重油槽與柴油槽的溢位,其間諸多環節亦與食安議題有所關聯。

事實上,這家奶粉公司在啟動新一波的改善計畫前,已有相當程度的自動化基礎,但自動化水平僅停留在單機格局,還沒有達到聯網程度,如今要想實現上述一切監控目標,首要之務便是設法突破聯網障礙。所幸綜觀其粉體檢重系統結構裡頭,存在著不少常見的PLC,意欲讓這些走RS-422等通訊協定的設備聯網,並非難如登天之事。

一經突破了設備聯盟後,所有資料擷取事宜,都比過去來得輕鬆寫意。曾參與此項智慧化及自動化專案的工業電腦業者透露,以溫溼度監控需求為例,從前由於尚未聯網,別無他法只能靠人工目測,逐一察看位在不同樓層生產線的溫濕度錶頭,是否呈現異常狀態,惟該廠共計擁有數十個錶頭,數量不算少,倘若通通採用RS-485協定輸送資料,直接集中交由後台圖控系統處理,唯恐形成沈重負擔。

爾後經由這家工業電腦廠建議改採資料集中器作為中介,先將RS-485資料格式轉為Ethernet,再讓後端電腦經由Ethernet採集資料,如此一來,管理者僅需借助圖控軟體便可即時快速掌握完整溫溼度動態資訊。

更重要的,經由建立圖控系統之後,奶粉公司不僅可藉由溫溼度日報表,在事後仔細檢視整個生產履歷有無異常之處,亦可透過告警臨界值的建立,確保相關管理人員能在出現異狀的第一時間獲得警訊,以利於立即採取應變處置措施。

此外也能從機台資訊追溯事件源頭,藉由建立時間、操作人員等資訊抓出相同批次粉體,便於執行最嚴格的勾稽審驗,絕不讓有絲毫品質劣變疑慮的奶粉產品流向市面。

縮短資訊查詢時間  提升食安回應速度

另一方面,一家堪稱是食品業界龍頭的大型企業,也在前年(2015)底宣誓投入新台幣百億元以上經費,用以建構符合工業4.0目標的智慧工廠,從頭到尾打造一條貫穿原料供應商、生產製造、通路商到末端消費者之上下游完整聯網服務製造系統,所有畜牧?屠宰場?農產品?包裝業者、加工食品廠、倉儲業者、物流配送公司及店頭通路等各自對應角色皆一覽無遺。

深究其箇中精髓,即是善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生產履歷機制,期使生產紀錄所需之查詢時間縮到最短,有能力在短短半小時內調閱需要的生產資訊,不僅如此,該企業也費心建置大數據分析系統,作為啟動食安快速回應機制的樞紐,希冀在第一時間解除消費者提出的所有疑慮。

這座由食品龍頭企業一手打造的5萬多坪智慧工廠,已在2016年中旬竣工,正式成為該公司捍衛食安的精神座標,強調若依傳統做法,清查食品生產履歷起碼得耗時3個月,而他們則一如原本規畫,能夠在半小時、也就是30分鐘內完成相同任務。

只不過,環顧台灣的食品公司,能夠像前述龍頭企業般投注足夠資源,建立符合工業4.0創新概念的食品安全追溯電子系統,恐怕寥寥無幾,但這並不意謂這些中小型工廠可以容許對食安議題稍加妥協、迴避,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弭平這道資源缺口?毋庸置疑,經由前頭所描述的奶粉公司案例,便稱得上是有限投資換取無限綜效的好例子。

其間所取決的關鍵利器即是「物聯網」,只要窮盡一切努力,找出一條高CP值的解決手段,設法讓過去不聯網的機台設備開始聯網,那麼經由這些設備所催生的奶粉或其他類型食品,都彷彿被賦予了生命,像是隨時對外界訴說自己的生平故事,包括自己是在哪一樓層、哪一條生產線的第幾個機台設備所誕生,由誰負責操作,而誕生時處在何等溫濕度狀態,製作完成後交由何人執行包裝、加工、倉儲、運輸等任務,以及他們各自在何等條件執行任務,所有資訊都可鉅細靡遺地對外界揭露。

如此一來,中小型企業僅需借助助物聯網、雲端、即時線上監測、工廠製造執行系統(MES)的整合運用,便可有效蒐集、分析與管理完整生產資訊,在小資源前提下做到科學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