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腳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litepoint
「科技行腳」是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記錄旅行、閱讀、攝影與產業互動的專欄,DIGITIMES希望能以更寬廣的視野,與大家分享美好的生活體驗。

中日的糾結,台灣的風險所在! 

  • 中日的糾結,台灣的風險所在!
0:00
0:00
釣魚台的中日問題,就像中印問題一樣,日本與中國有難以突破的利益衝突,而引爆點的釣魚台列島,牽涉到國家主權與亞太深海地區的控制權。一旦退讓,雙方便難以回頭。

日本已經旗幟鮮明的搖起「抗中」的大旗,未來與台灣的關係會不會改變?當亞東關係協會變成「台日關係協會」時,背後的政治盤算不言可喻。日本拉攏台灣的親日派、新世代台灣人,看的是可長可久的台日關係,以及將台灣推往前台的緩衝價值。不像台灣的政治圈或者社會輿論,日本深思熟慮過中日關係的敏感性,以及牽涉到族群嫌惡、國際安全的議題。在關鍵議題上,日本更會謹守防線,不會輕易棄守。以東芝半導體為例,不僅不可能出售給中國的紫光,連與中國可能藕斷絲連的鴻海集團,都可能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對象。

當中美在敘利亞、朝鮮問題上竟然出現同調時,我們要體會這是個Dynamic的世界,就像ICT產業從PC一直轉移到手機與物聯網一樣,決策的基礎與關鍵時刻,隨著產業的變化而改變。台日關係走向更密切的關係時,也就是台灣與中國拉開距離的時候。我們看不出台灣會在近期出現「親中」的大型政治勢力,在國會殿堂或社會、媒體上搖旗吶喊應該與中國更親近的族群,缺乏足夠吸引人的論述。

兩岸交流的場合,親中派只能以「兩岸和平」為訴求,缺乏挑戰高難度議題的勇氣與智慧。由於最終的決勝點仍在經濟,而中國擁有非常好的地位與戰略,過去30年,全球的經濟成長動能,30%來自中國,另外30%來自新興國家,而中國在新興國家又扮演難以替代的角色,可以顯見,台灣處境之艱難,以及毫無準備面對問題的決心。

撰寫「信賴是繁榮的基礎」一文的Francis Fukuyama,依舊認為沒有互信基礎的中國模式,不是一種可以永續的模式,而中國也將面對很多的發展限制。從1949年以後,中國便認為他們是全球壓力與冷戰下的犧牲者,他們不斷的灌輸中國即將再起的論調,這將使得中國的「國家資本或社會主義」出現難以控制的風險,而在面對美國的愛國主義時,加上雙方在社會發展模式上的分歧,中美對抗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只要中國面對難以抗拒的經濟困局時,中國就會分崩離析。但中國會嗎?2016年,中國的GDP成長維持6.5%,但這背後有太多操作的痕跡。貢獻GDP將近一半的「投資」,民間的投資力道堪稱「煨火慢燉」,真正扮演主力的是政府機構與國營企業。沒有政府與國營企業的投資,中國難以撐起「投資」的動能,而選擇的對象領域,從2000年前後的鋼鐵、造船、石化重工業,轉化為「面板」、「半導體」,因為只有這幾項產業,擁有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動能,而對中國而言,這不僅僅是進口替代,更牽涉到長期的產業經營縱深。

中國做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國家戰略明確、堅定,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更涵蓋了國家戰略的最終極武器。當中國政府缺乏資金時,只要調整房地產的宏觀政策,就可以從社會搜刮足夠的資金,做為支撐國家永續發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