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物聯應用下的穿戴裝置演進與發展歷程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hotspot

雲端物聯應用下的穿戴裝置演進與發展歷程

穿戴式裝置(手錶)的演進:197x~2010。DIGITIMES攝
穿戴式裝置(手錶)的演進:197x~2010。DIGITIMES攝

在當今人手一智慧型手機,搭配雲端物聯應用的年代,穿戴式裝置也是各大3C廠商必爭的市場之一,其中又以智慧手錶(Smart Watch)或智慧手環(Smart Wristband)為最大宗…

手錶-最早的穿戴式電子裝置

各廠商2016年以後推出之最新款智慧手錶。DIGITIMES攝

各廠商2016年以後推出之最新款智慧手錶。DIGITIMES攝

有關穿戴式手錶的電子化歷程,早在1970年代當時就有廠商嘗試推出多功能的電子錶,其功能不只有看時間,還可以做其他包含計算機、玩遊戲,甚至整合部份電腦的功能。

在1977年有一家Unitrex推出的Data Time系列電子錶中,其中一款Monte Carlo電子錶,即內建抽大獎?擲骰子?輪盤等3種遊戲,雖然沒有豐富的遊戲畫面,只有單純數字遊戲,並且以隨機亂數為主的賭博類遊戲,但也算是開啟了電子錶開始內建遊戲的始祖。

隨後Casio(卡西歐)於1980年首度推出GM-10,是一款遊戲手錶,在畫面左上方有專屬的畫面,提供類似Space Invader(太空入侵者)的遊戲,成為市面上第一支遊戲錶 (當時Nintendo「任天堂」則是走Game & Watch的掌上型遊戲機路線,於1980年推出Ball的掌上遊戲機)。

隨後亦有越來越多的廠商紛紛推出遊戲錶,並以更大的螢幕,甚至全螢幕畫面,提供「絕佳的遊戲體驗」,例如Nelsonic於1981年推出的Space Attacker,就是採用雙層LCD設計,一層專門顯示時間、日期與其他功能,另一層則是遊戲畫面。隨後該公司於1982年推出Pac-Man手錶,讓當時不少人讚嘆手錶也能玩到跟街機等級的同名遊戲。隨後該公司在千禧年之前,也紛紛透過跟其他遊戲公司取得授權,來推出各式當紅遊戲的同名遊戲錶,一共推出30多款。

另外像Casio公司還有推出多功能手錶,其於1984年推出CA-503 Digital Invader Game,擁有數字鍵區,成為第一支可當「計算機」又可「玩遊戲」的多功能手錶。而Citizen在1985年首次推出可聽AM/FM廣播的D031手錶。隨後有更多廠商推出各式功能的手錶,為市場增添不少新玩意兒。

點距陣LCD、觸控面板開啟電腦錶的新世代

除了遊戲手錶之外,亦有廠商嘗試推出以點距陣(Dot matrix) LCD所設計的多功能手錶,提供工商業使用。例如Seiko(精工)於1983推出的Data-2000電腦錶,可搭配隨附的迷你鍵盤來輸入資料,並有另售鍵盤+印表機、等周邊,可做簡易的電腦運算。隨後Seiko於1998年推出Ruputer (OnHand PC),具有搖桿設計,可執行專屬的應用程式,可說是最智慧型手錶的前身。

隨著小型觸控面板技術成熟與PDA世代來臨,IBM於1999~2001年發表WatchPad 1.5,採Linux 2.x核心、具有觸控、320x240解析度螢幕、指紋辨識、紅外線?藍牙、麥克風?喇叭等功能,成為首支可執行Linux應用程式的電腦錶。至於Fossil則是於2003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PDA手錶,名叫Wrist PDA,採用Palm OS v4.1平台,螢幕具有16色灰階,160x160解析度,猶如將PDA掛在手上,開啟了智慧型手錶的新世代。

微軟在2004年推出SPOT(Small Personal Objects Technology)手錶,可透過其內建FM無線電,來接收天氣、廣播、體育、股市等生活訊息,因年費昂貴且只能單方接收,使得2008年該SPOT平台結束營運。

除了Palm、Linux之外的手錶,Eurotech於2006年推出Zypad WL 1000可穿戴式PDA,可安裝Windows CE 5.0或Linux作業系統,配備解析度320x240、256K色彩、3.5吋TFT螢幕,還拉了一條觸控筆,等於就是在手上戴了一台PDA一樣,由於又大又重,且太醒目,因此不適合長期配戴使用,

當然也有類功能型手機的純功能的電子手錶。像Samsung (三星)推出的S9110電話手錶,就是一款可以打 GSM電話的手錶,搭載176x220、256K色彩、1.76吋TFT觸控式螢幕,可執行其內建的MP3與其他應用程式,但無法擴充。

智慧手錶旋風興起

隨著Apple於2007年推出iPhone,加上Google也推出Android平台,市場掀起了智慧型手機革命,此時廠商們將研發主軸轉放在行動裝置上,手錶的產品暫時在那幾年內並沒有突破性的發展。2010年Sony Ericsson推出LiveView,算是搭配其Android 2.x手機的手錶配件,可檢視訊息、信件、聯絡人,以及媒體控制等簡易功能,沒有令人讚嘆的功能。

反倒是後來一些新創公司,透過群募平台推出智慧手錶的計畫,成為市場所矚目的焦點,包含2011年WiMM Labs推出的WiMM One (Android平台)、2012年Pebbble推出(Pebble OS)等智慧手錶,皆可搭配智慧型手機使用。而2013年Omate推出的TrueSmart,更直接內建SIM卡,成為可以獨立運作的智慧型手錶。

另一方面,2012年Nike推出Nike+ Fuelband智慧手環,可用來記錄運動數據、體能狀態,並可與iPhone同步,將資料上傳至雲端,不僅帶動了運動風潮,亦開啟了智慧穿戴產品在運動族群的市場。

智慧手錶市場形成  OS平台分成三大類

蘋果自2007年推出iPhone之後,相隔了8年,終於在2015年推出自家第一款Apple Watch,並以多款外型設計、錶帶材質、男女有別的各種款式,打進市場,成為目前智慧手錶市場中,銷售亮眼的品牌。

其穿戴式作業系統也正名為watchOS,以吸引更多軟體開發者加入開發其手錶App的行列。截止2017年第一季,Apple Watch已取得智慧手錶市場的出貨量冠軍。

然而在蘋果推出其智慧手錶之前,Android早在2014年就推出Android Wear作業系統,並吸引了包含Samsung、LG、Sony、Motorola、Asus、Huawei等Android陣營手機製造商,紛紛推出其智慧手錶產品。從方形螢幕到圓形螢幕都有,成為當今最壯大的平台陣容。

如今支援Android Wear 2.0的手錶,其款式、種類、售價等級皆不同。包含LG Watch Sport與Watch Style、Huawei Watch 2與Watch 2 Classic (分「一般版」和「內建4G版」)、Asus ZenWatch 3等等,幾乎都是主打低於Apple Watch Series 2的產品,至於Tag Heuer(泰格豪雅)Connected Modular 45,其搭載Intel Atom Z34xx處理器,內建4GB、512MB RAM,是首款採用Intel核心的智慧手錶,搭載GPS,價格也是高貴。新台幣4.9萬起(1,550美元起)。

雖說Android Wear聲勢浩大,但由於出道時間比Fitbit和 Pebble稍晚,使得比較簡單功能的智慧手錶?手環,大多都是廠商採用自己專屬的OS來開發,成為智慧型手錶OS平台的第三勢力。例如小米手環?華米智慧手錶,採用專屬或客製化Android OS,而其產品也以低價的市場策略,使其市佔率攻到第二名,將Fitbit擠到第三名。

至於Samsung Gear手錶,僅有部份採用Android Wear平台,但大多機種都是採用自家扶植的Tizen OS平台。至於Acer新發布的Leap Ware,則採用MTK聯發科的開發平台。

智慧手錶的未來將朝豐富應用或特定功能為主

智慧手錶體積小,要手錶執行快、支援更多App,又要兼顧電池續航力,可說是一項頗大的挑戰。因此智慧型手機(或手環)的趨勢,會以中階至高階的豐富應用(Rich Application),以及入門的特定功能(Specific Feature)兩條路發展。

以Apple Watch為例,就是走豐富應用為主,產品主打高階、運算快、支援App多的路線,當然價格高,但手錶可能必須天天充電,因此使用者的習慣就是要記得每天充電,就跟使用手機的習慣一樣。

而採用Android Wear平台的智慧手錶,也是相似的概念,但由於各製造商的技術不同,推出中階至高階的產品,並有不同的電池續航力(持續3?5天),以吸引不同的Android手機的客戶層來選購。

至於特定功能的智慧手錶(手環),大多提供幾樣主打功能,包括訊息檢視、電話提醒、心率等等,以單色或彩色螢幕,搭配專屬的OS,提供更高的電池續航力,至於其App擴充能力方面,則有賴該OS平台的App上架數量。而各家的市場經營策略,則以不同其他手錶的差異化功能,以及更低廉的價錢,來吸引入門玩家來選購。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