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物聯網控制中樞 手機功能再進化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touch

擔當物聯網控制中樞 手機功能再進化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的銷售量在近年皆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市場亟需導入新的驅動力,也就是說行動裝置必須要有新的賣點,才能推動消費者的換機意願,而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的結合就是可思考的方向。

在物聯網應用中,手機等行動裝置主要扮演管理中樞的角色,而透過新的應用服務和配件,智慧型手機於物聯網中的演出也越來越稱職。工研院通訊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呂珮如表示,「人工智慧AI與智慧型手機的結合,為許多物聯網應用場域,例如智慧家庭等提供了創新的無縫控制方式。」近年頗為熱門的虛擬個人語音助理(VPA)就是例子之一,人工智慧的大躍進讓語音助理更聰明。

工研院通訊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呂珮如。

工研院通訊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呂珮如。

結合人工智慧  手機更聰明

深度學習讓手機助理能自我學習和最佳化,並針對個別用戶做出不同應對。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門檻極高,因此該領域長期以來是由蘋果、亞馬遜、微軟及Google此四方勢力所盤據,不過,三星也於2017年3月對外發表手機虛擬助理Bixby,正式加入了這個行列。

消費者對於虛擬個人語音助理的期待,讓智慧型手機找到了打動消費者的行銷著力點,這是疲弱的行動裝置市場相當需要的力量。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研究指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達到14.9億支,雖然較2015年的14.3億支仍見成長,但成長率已下降至4%,不復之前的兩位數榮景。

平板更慘,由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越來越大,導致平板市場萎縮,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2016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1.834億台,較2015年成長率下降達11.5%。在手機及平板皆見沉寂的此時,所幸穿戴式裝置仍有兩位數成長,雖然此區隔規模較小,但仍不失為行動裝置的成長力量之一。

整合生物感測  衍生多元物聯網服務

「要解決行動裝置成長普遍趨緩的困境,終端業者努力引進各種新元素,藉以縮短換機週期,以及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呂珮如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的導入是途徑之一,另一值得注意的方向則是手機整合生物感測技術功能。」

目前手機較常見的是整合陀螺儀、光線感測器、距離感測器、重力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最新趨勢則是在手機中加入生物感測功能。具有生物感測功能的手機不僅能支援人臉、虹膜辨識等功能,且由於生物感測器能直接與生物訊號進行連結,因此能提供相關數據做為預防醫學之用。

這些生物感測功能不只與手機整合,當然也能應用於穿戴式裝置,行動裝置結合物聯網、雲端平台,可以實現個人健康管理及遠距醫療。這些應用的發酵將可望帶動手機等行動裝置的需求,相對地,以行動裝置為核心輻射出的各種物聯網服務,可以預見將逐步改變人類世界的運作模式。


議題精選-COMPUTEX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