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5G時代雲端與電信業者開啟競合模式 建構AIoT完善服務

2021/06/22 - DIGITIMES企劃

5G與AIoT商機龐大,吸引眾多類型業者投入發展,雲端與電信則是其中兩大主力產業。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林盈達指出,5G除了通訊之外,還強化了數據運算能力,未來應用將會更為多元,因此系統架構也必須隨之調整,面對新型態市場,雲端與電信業者除了彼此競爭外,也將在不同環節展開合作,提供用戶更即時完善的服務。

林盈達在「雲端或邊緣AIoT?雲端與電信業者在巨量與小量AI的矛盾與競合」演講中表示,物聯網經過將近十年的發展,市場已逐漸成形,並且已因應環境需求,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架構。在發展初期,物聯網將運算資源集中在雲端,之後AI技術被導入物聯網,業者提出邊緣運算概念,以提升系統的即時性。在5G時代,此概念將進一步強化,讓架構中不同環節都具有運算能力。

林盈達進一步點出雲端與電信兩類型業者在5G、AIoT的不同優勢。他表示雲端業者的企業規模龐大,在全球均有佈局,並深耕應用服務多年,無論是技術或商業模式都相當成熟;電信業者則多專注於單一國家的通訊發展,比雲端業者更貼近地方用戶。

至於在5G時代的不足之處,他認為雲端平台屬於集中運算架構,不易滿足使用者的即時性需求,電信業者則是過去專注於通訊業務,要在短時間內提供運算與應用服務,會是巨大挑戰。為解決此問題,現在已有業者展開合作,美國的AT&T與Google就共同攜手,讓使用者可以透過單一帳號享受各種服務。

就目前發展來看,合作已是雲端與電信廠商在5G時代的重要策略,而其系統架構也會因為服務場域的差異出現不同組合。林盈達表示,將用戶、電信業與雲端業等三個環節拆分、連結之後可產生24種組合,業者可從其中挑選最適合者,優化系統運作效率。

除了5G之外,AI也是物聯網的重要技術,林盈達認為業者建構系統時,必須有三大AI考量。首先是依數據量多寡設計合適模式,他表示多數人都認為AI必須有巨量資料為基礎,才能提供精準服務,不過未來不同數據量的AI模型將並存於AIoT中,並且透過AIoT as a Service架構打造AI分享機制。

其次是運算模式中,AIoT架構將會有合作與協同兩種模式,前者是各運算點之間只交換參數,協助彼此調校模式;後者除了交換參數外,還會建構共同運作模式,並在其他運算點上複製使用。

最後是AI可靠性,他指出AI的精準度與資料庫的數據品質息息相關,如果刻意給予錯誤數據,其精準度就會大幅下降,要解決此問題,可透過對抗訓練(Adversarial Train),讓AI學習如何抵抗各種惡意作法,精準度即可回升。

林盈達最後指出,5G與AIoT的想像空間非常大,各種應用服務將會在未來幾年陸續浮現,雲端與電信業者必須充分掌握不同架構的優缺點,方能打造高效率與高品質的智慧化系統。


圖說:在5G AIoT時代,過去營運模式涇渭分明的電信與雲端兩大類型廠商,將在部分環節展開合作。(DIGITIMES)


圖說:用戶(Edge)、電信業者(Fog)與雲端(Cloud)三大環節,會因應用場域的差異有不同組合模式。(DIGITIMES)


圖說:惡意植入的數據資料對AI影響甚鉅,系統業者可透過對抗訓練,回復AI的準度。(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