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主權價值何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智慧應用 影音
leadtek
touch

半導體主權價值何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將投入數十億美元

Fusion Worldwide觀察,歐洲、美國和亞洲皆將投入數十億美元於半導體的研發及生產。Fusion Worldwide
Fusion Worldwide觀察,歐洲、美國和亞洲皆將投入數十億美元於半導體的研發及生產。Fusion Worldwide

在半導體領域,歐盟、美國和亞洲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樂於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研發和生產,以獲得全球市場更大市佔率。儘管全球電子元件供應鏈面臨材料短缺、自然災害和其他災難性事件帶來的一連串阻礙,但這些阻礙並未使晶片製造商停止大規模的成長計畫。

對歐盟和美國來說,這種成長是實現半導體主權的一種手段,而亞洲則在努力保持目前在晶片製造方面的主導地位,並推進晶片技術進步。

亞洲

亞洲國家目前生產的半導體佔全球總量的70%以上,並有計劃在南韓,日本,台灣和中國等地擴大供應鏈控制。

南韓計劃斥資約4,500億美元努力建設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南韓主要半導體製造商的三星和海力士是記憶體晶片的領先廠商,但南韓額外增加產能和加強研究,試圖擴大範圍和其他領域的影響力。

日本的晶片工廠數量讓其他國家相形見絀,但卻難以滿足銷售需求,也沒有生產足夠多的高階產品來保持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競爭力。不過,這可能會改變,因為日本已計劃通過政府支持的「國家項目」重啟成長以推動晶片製造業的成長。該計畫包括與台灣半導體公司台積電的合作,以及建設造價3.37億美元的研究設施。

作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的所在地,台灣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台積電計劃在現有成長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在未來3年內斥資1,000億美元擴大產能,並進行於半導體技術的研發。除了與日本合作外,台積公司還將在美國建成多家半導體晶圓廠,目前建設工程已經展開。

中國的半導體進口額達3,000億美元,其晶片製造正面臨著持續阻力。中國遇到的最大阻礙是美國對中國主要製造商中芯國際的制裁。中芯國際在2020年被美國列入黑名單,限制措施包括對中國用於製造晶片的技術實施禁令。自那以後出臺的更多限制措施還影響了中國與歐盟的製造業關係,而歐盟也受到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雖然中國在半導體市場建立自己的主權需要時間,但該國計劃在未來5到10年投資1,550億美元專門用於研發,以保持相對於其他國家的技術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將依賴新興的本土晶片製造商。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晶片的生產國,但生產和材料成本的增加、COVID-19(新冠肺炎)帶來的全球供應鏈障礙,以及貿易政策方面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很難在該國推進。

為了保持在半導體產業創新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並保持其全球晶片製造方面的競爭優勢,美國在設計、研發和資本支出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是,儘管美國的晶片設計優於其他國家的產品,但亞洲在該產業的製造方面仍佔據主導地位。美國目前90%的晶片生產依賴於台灣。

美國政府在對其供應鏈薄弱環節進行評估後,決定撥款520億美元用於該國的半導體產業,這是其全域計畫中為增加國內製造而實施的一項小的舉措。國際半導體製造商台積公司和三星都計劃與英特爾一起在美國建廠,投資230億美元用於其美國工廠的改進和建設。這些國內製造設施將提高美國的自給自足水準,這樣美國的大部分晶片製造將不再依賴亞洲,也不必克服運輸障礙。

歐盟

歐盟希望實現半導體生產的自給自足,以減少對美國和亞洲的依賴。其計畫包括建立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淩和阿斯麥等歐盟公司的聯盟,以擺脫對外國的依賴。該聯盟將有可能讓各公司聚集一起,為到2030年將歐盟的半導體市佔提高到20%(目前為10%)。

德國晶片製造公司博世公司最近斥資12億美元開設了一家工廠,希望此舉有助於緩解汽車產業半導體供應的緊張局面,但該工廠的晶片封裝和組裝仍將依賴亞洲。
歐盟擴大產能的目標將在未來幾年實現,這取決於其配置資源和對歐盟內部企業進行整合的能力。

自2020年脫離歐盟以來,英國一直在努力解決其半導體生產問題,但本土晶片製造商沒有投資擴張,而是抓住機會向外國買家出售晶圓廠。有報導稱,自2010年以來,已有價值420億美元的英國半導體業務被出售。

結論

隨著科技進步,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全球對晶片製造的依賴繼續成長。隨著半導體短缺情況持續,歐盟和美國將加大力度爭取更多的市佔,並在該產業實現自給自足,而亞洲將鞏固其在全球市場上現有的製造業主導地位,並改進晶片技術。

各國將投入數十億美元來發展可靠的供應鏈以引領該產業發展,而根據各國政府和各企業紛紛制定出的多年計畫,這些投資似乎源源不斷。隨著各國努力把握這一極具波動性的領域,對全球主權和半導體主導地位的推動和拉動將繼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