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 智慧臺北 建構無縫網路環境 提供單一窗口服務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touch

無所不在 智慧臺北 建構無縫網路環境 提供單一窗口服務

建設一座智慧城市,絕非一蹴可幾之事,而是要透過紮實的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服務的結合,方能打造無縫的網路,讓服務於無形中發揮效益。繼「多用網路、少用馬路」網路新都計畫之後,要超越過去的成就,臺北市必需要有更宏觀的視野,藉ICT科技推動融合生活與網路,提供臺北市民更便利更多元服務。

主文: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打破了國際界線,國家與國家間的競爭態勢,已轉換成為城市之間的競爭,身為首善之都,臺北市競爭對象也是以全球各大都市為目標。

透過市府的積極建設,臺北市已成為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在2009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WiMAX ON the MOVE」,讓參觀者及市民共享高速飆網的快感。DIGITIMES提供

透過市府的積極建設,臺北市已成為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在2009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WiMAX ON the MOVE」,讓參觀者及市民共享高速飆網的快感。DIGITIMES提供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網站,DIGITIMES整理,2009/09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網站,DIGITIMES整理,2009/09

據資策會FIND最新調查,臺北市在寬頻建設相關指標表現上,擁有75.5%上網人口普及率、98.5%企業寬頻連網普及率、90.3%家戶電腦普及率 、41.0%新建築物光纖接取率,再再顯示,臺北市有相當良好的資訊基礎建設條件足以推動智慧城市的建造,因此接續「網路新都」計畫之後,臺北市自2007年開始進行的「UI-Taipei 2010」計畫,以智慧城市(Intelligent)及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整合服務為主軸,規劃電子化政府(e-Government)、網路化社區(e-Community)、及數位化生活機能(e-Life)3大策略,為臺北市民建構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以無線網路、光纖 編織智慧城市神經系統

建構無所不在的智慧城市,網路環境是關鍵的神經系統。臺北市在2006年便完成無線網路的基礎建設,總計涵蓋了臺北市約134平方公里面積,佔90%人口覆蓋率(約236萬人),布建範圍包含各捷運站及其週邊150公尺範圍、市中心商圈及各行政區人口密集區。

密集完善的無線網路布建,使臺北市經國際認證機構驗證通過成為「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World’s Largest Wi-Fi Network City)」,已非無線熱點(Hot spot),而是更進一步成為無線熱區(Hot zone)。

臺北市在2008年6月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曾協助在信義世貿展覽館、環東快速道路及南港世貿展覽館沿線,建置「WiMAX巴士體驗之旅」,提供民眾體驗行動無線寬頻服務。

2009年更進一步建置全臺首創捷運WiMAX無線寬頻體驗活動「WiMAX ON the MOVE」。讓市民可以在「全球最大公共無線網路城市」基礎上,體驗無線寬頻網路上高速飆網的便利。

除了無線網路的布建,臺北市政府同樣積極推動光纖網路的建設,希望以管溝共構(將電話、多媒體、上網合而為一)的方式,不單要做到FTTB,進一步希望透過相關法規的修訂及政策的推動力量,確實提升FTTH的普及率。

依計畫目標,臺北市預計在2年內完成臺北市80%以上的市民戶數光纖網路覆蓋率,並提供至少20Mbps以上的頻寬,供40萬戶申請FTTH網路服務。長期目標,則希望所有市民都能夠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光纖網路帶來的便利與服務;市府所有公務網路服務亦可以使用本案的光纖設施以節省公帑。

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建設寬頻網路計畫在國外亦有案例,加拿大亞伯達省的超級網(SuperNet),便是一例。

超級網在2005年9月上線,是1個連結429個亞伯達社區中,將近4,200個包括公家機關、學校、醫療設施、圖書館等省立機構的高速網路。是北美地區最複雜的網路基礎建設之一。

超級網是亞伯達省的官方計畫,再與民間合作進行網路基礎建設,該網路同時使用了1萬2千公里長的光纖纜線,與無線科技搭配;其中,無線網路與NETAGO Wireless合作,建置超過8千平方英里的WiMAX無線寬頻網路使用,至於光纖的覆蓋率達已到全亞伯達省面積的84%。

超級網目的除連結所有公部門單位,實踐E政府之外,也希望透過網路基礎建設帶動偏遠、低度開發的區塊共同成長,享受網路帶來的益處;現在亞伯達省的所有社區,都能享有比過去更完善的數位學習、線上醫療、E政府與電子商務。

高度整合的1999市民熱線服務

有了完善的網絡神經,臺北市府仿傚民間企業,推出單一窗口的服務,提供市民一站購足(One Stop Shopping)的服務。1999市民熱線的推出,就是具體的展現。

這看似簡單的單一窗口服務,其實必需仰賴完善的基礎網路建設及各相關單位資訊的整合方可達成;其中涉及跨部門的整合、流程的統一、及資訊流通的完備等等。

推出1999市民熱線,首要建立完整的問題題庫,即FAQ系統以及FAQ更新機制,以便於客服中心服務人員提供解答與服務;除此,還要建立完整的問題解決SOP及後續追蹤機制。目前規範有18項問題反應必需於限時內完成屬於1999派工範疇;若非屬派工問題,則會進入單一申訴流程,但仍規定需在1週內完成。

1999市民熱線自開辦以來,2009年月平均派工案件約為1萬7千件,10月份1999開放免費後,第4季平均2萬1千件,大部分完成率達99%,接近100%,所有經過反應與完成處理的案件,都附有處理前後的照片,以供機關研考人員查證案件,且於結案後會發送完工簡訊至民眾手機,民眾也可上網查詢案件處理情形。

令臺北市自豪的1999市民熱線,以最精簡的預算,達成的功能較之紐約的市民熱線服務,是一點也不遜色,且提供更嚴謹的案件處理流程,若說有差別,應在於提供的語種服務,臺北市因應國情目前提供5種主要語言之服務。

整合式服務陸續上線 向智慧城市願景邁進

除了解決市民所有疑難雜症,更要確保所有市民的安全與健康。

臺北市計畫將現有1萬3,000多支監視器的後端監控系統,由里長處移至就近派出所,藉由寬頻網路,未來所有的監控畫面將可進行即時的傳輸,甚至加入智慧辨識功能,在線上進行贓車辨識,還可進一步與GIS等各式技術結合,達到即時監控,協助警方辦案,保障民眾安全的目的。

另針對健康3高族群,臺北市政府設立了市民健康生活照護系統,希望藉由每日的生理資訊量測與記錄,建立市民個人健康資料庫,同時可匯入個人健康檢查資料、個人病史及家族病史等資訊,當日後前往醫院就診時,可調閱所有資訊,協助醫師進行診斷,提高病症判斷正確率。

市政府還希望可以進一步結合退休的醫師或護理人員、志工等,協助市民過濾資訊,避免看錯診的問題,也可提供線上的醫療問題諮詢。

這套健康平台最大意義,是希望市民能夠注重自己的健康,進而藉由系統降低看錯診的機率,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提高治癒率;目前市民健康生活照護系統約有1,900多名用戶。

與1999市民服務熱線一樣,市民健康生活照護系統同樣需要藉由高度整合的系統來協助,更涉及到其他相關業者,包括資訊業者、電信業者、保全業、保險業、醫療機構及客服中心等,確實的整合方可完成此平臺的服務,及發揮其功能。

除了1999市民熱線服務、全方位安全監視系統、市民健康生活照護系統等服務,臺北市政府近年已陸續推出智慧城市的資訊建設與應用,包括:趣遊臺北地圖導覽服務(Map of Taipei Amusement;MOTA)、智慧型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悠遊卡的多元應用、不動產數位與行動服務等。

不論是那一種服務與應用,都展現出臺北市落實電子化政府(e-Government)、網路化社區(e-Community)及數位化生活機能(e-Life)的承諾,讓臺北市邁向智慧城市的腳步又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