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學防疫有成 石崇良次長:關鍵在這兩項因素
後疫情時代醫療科技發展 黃珊珊:醫療同時提供關懷
【蔡騰輝專欄】冠狀病毒襲擊全球 生醫檢測備受關注
【遠距醫療專題—市場定位篇】台廠國內外生存之道
從訂目標、擬策略到實務導入應用【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掌握完整數位轉型知識
【遠距醫療專題—技術篇1】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 3種眼底鏡提升診斷效率
眼睛的健康與許多病症都有連動,及早發現問題避免更多病症發生極為重要。為提升眼部病灶的診斷效率,現行3種眼底鏡技術經過技術不斷革新,不僅能快速找出問題所在,還能診斷是否有糖尿病、高血...
【莊樹宏專欄】單孔腹腔鏡手術若要傳承 還缺什麼?
之前和大家談過單孔/單切口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手術難度高的新一代超級微創手術,可以把傳統多個傷口的腹腔鏡手術,減縮成單一個小傷口,具有術後疼痛極低,恢復迅速和傷疤不明顯等優點;然而,...
【沈志隆專欄】從新創反向購併學教訓 不要當創業路上的Living Death!
Living Death在中文裡可以解釋成活受罪、行屍走肉或者是活死人,比較常在電玩手遊、影集裡看到這個詞;但這跟創業有什麼關係?先說結論。如果新創團隊選題錯誤,或是找錯團隊,資金...
不須高技術的500億美元醫療市場 Femtech新發展
全球人口有一半是女性,但醫療相關研究以跨性別共通領域為主,在很多意義上都忽視兩性個別醫療需求。其中女性醫療相關需求,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查,日本每年因忽視婦女疾病與生理問題帶來的經濟...
【黃冠凱專欄】醫療AI落地四大期 你在哪一期?
黃冠凱/台中醫療人工智慧(Medical AI)發展快速,無論是大型醫院,或是小型診所,又或是遠距醫療與行動健康的場景,越來越多AI輔助的應用出爐,即便不著痕跡,但已能讓人員對於科技的...
看上台灣量產優勢 超音波新創MEDO.ai扎根東南亞
在聽診器普遍的21世紀,很難想像過去幾百年來,聽診器從發明到普及的過程,而超音波又被稱為「視診器」,在醫療過程當中,同樣擔任醫師很重要的助手。加拿大生醫新創MEDO.ai,希望藉由雲端運算...
【遠距醫療專題—服務目標篇3】去中心化的智慧醫療 淺談長期遠距醫療發展
前兩天剖析,遠距醫療短期與中期服務目標,本篇探討台灣長期可能的服務目標,以下有幾個思考點,台灣是否真的有機會、有需求落實,終極「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顧服務?在BIO+ICT大生態發展下...
美大學團隊設計出更安全舒適的外骨骼裝置
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團隊經過不斷測試,開發出一套不借助外力也能協助用戶完成坐到站(sit-to-stand)動作的外骨骼系統。這項研究成果未來也可應用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機...
【遠距醫療專題—服務目標篇2】弭平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迎接M型醫療商業機會
昨天(15日)我們談了台灣遠距醫療的短期目標,今天的中期服務目標,將剖析台灣專科醫師的分類、數量、地區分布,進而探討哪些是下一階段遠距醫療能夠優先服務的對象;此外也與大家思考M型化遠距...
日本微軟MR遠距醫療 從類風溼關節炎開始
遠距醫療研究從2020年疫情爆發起便相當熱門,但對需要觸診的疾病仍無良方,日本長崎大學(Nagasaki University)為此推出可處理部分觸診疾病的遠距離診斷系統NURAS,引進日本微軟(Microsoft)...
DIGITIMES智慧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