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碳排大戶標籤 中鋼完成首套儲能系統設備安裝
過去被視為碳排大戶的中鋼近年積極轉型,近日完成首套1.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待通過台電線路施工與能力測試後,就可以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標,預期每年可創造新台幣1,210萬元收益。 中鋼2011~2021年累積減碳量達到13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年。此外,中鋼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集團太陽光電系統已建置87.3MW,累積發電量統計至2021年已超過2.3億度,共減少約12萬噸二
助攻電動車、半導體減碳 中鋼在淨零賽局中扮演什麼角色?
鋼鐵業雖為排碳大戶,但目前仍是應用最廣泛的工程材料,如今全球產業積極減碳,鋼鐵業也責無旁貸。中鋼七成供應台灣用鋼所需,除了自身以綠色製程響應減碳,也透過開發綠色鋼品、鋼化聯產實施外部減碳,來協助下游客戶像是電動車產業減輕碳排壓力。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呼籲,未來減碳不只是個別企業或產業的競爭,而是上升到整個供應鏈,因此在零碳議題上,台灣必須要結合上中下游一起面對,建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壯大科技廊帶 高雄智慧轉型彎道超車
高雄雖為台灣六都之一,但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轉型起跑的比較慢,面對智慧城市的趨勢,必須想方設法彎道超車。 以高雄產業概況來看,2021全年銷售額達到近新台幣5.58兆元,其中,二級產業(製造業、營建工程業等)約佔54.46%,而在這之中,化學材料業(中油等)、基本金屬業(中鋼等)、電子零組件業(日月光等)佔高雄製造產業值65%。目前高雄除了金屬產業產值佔全國31%、石化產業產
台灣電動巴士開疆闢土 海內外見MIT身影
現今全球移動載具減碳趨勢以及台灣「2030公共巴士全面電動化」政策,驅使車用電子、ICT產業鏈跨足電動巴士賽局。以政府端來說,國發會於2022年3月底推出2050淨零碳排規畫,加速交通部2030年客運公車將全面電動化,交通部次長陳彥伯指出,未來在交通方面,將朝三面向進行改善,分別是需求減量、運輸移轉以及技術改善。 電動大巴市場正式起飛 公務車也要電動化
大南方數位轉型 高雄AWS雲端創新中心啟動
亞馬遜(Amazon)AWS攜手佳世達集團旗下的聚碩科技,與高雄市政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四方共同推動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並正式揭牌營運,未來將成為南台灣新創、數位和雲端人才的培育基地,加速大南方數位轉型計畫。 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將結合AWS雲端運算技術,以及聚碩在數位轉型服務領域的基礎,招募不限領域、不限階段的新創,針對其開發數位服務所需的雲端運算,如物聯網
半導體人才匱乏 南台灣補缺口也育EV
半導體已經成為台灣經濟、產業甚至是外交上的「護國神山」,而近年來電動車、元宇宙、AI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更加凸顯半導體的重要性,加上世界各大半導體廠都在積極擴產,使得人才缺口愈來愈大,成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隱憂。 半導體人才匱乏有多嚴重?根據統計,2021年台灣整體半導體人才需求約近3萬人,但實際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僅1.2萬人,供需失衡嚴重,讓業界大老不得不出面喊話,聯發科董事長蔡
智慧城市展首度南移 各廠左增能源事業右切車用佈局
2022年第九屆智慧城市展首度以台北、高雄兩地雙主場展出,高雄主場於24日開幕。 高雄居「大南方」重要樞紐,扮演創造產業鏈與新南向國家連結的重要角色,在智慧城市展高雄場上,多家企業僅在此場展出,位於台北場佈展,如半導體大廠日月光、電子五哥之一緯創、國營企業台電、台灣中油、中鋼集團以及近年積極往能源佈局的大同集團等,而在地廠商光陽工業、電信三雄之一遠傳電信則是北高兩場皆有展出。
助下游業者減碳 中鋼導入AI智慧煉鋼
面臨未來碳中和的趨勢及挑戰,中鋼近年積極投入智慧製造,透過製程改善、精簡製程等計畫,進一步從上游材料端就力行減碳,以協助下游業者落實低碳轉型。先前已完成智慧高爐建置,近日軋鋼三廠冷軋智慧製造產線也完成建置。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表示,未來零碳挑戰不是個別產業的事,而將是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因此上下游必須共同面對。 鋼鐵業一向被視為排碳大戶,因此在碳市場機制上總被列為頭號對象。中鋼總
高鋼價時代 手工具、扣件業等下游業者如何延續外銷佳績?
歐盟碳稅、台灣碳費將陸續上路,鋼鐵業被列為第一波課徵對象將首當其衝,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因此表示,未來鋼鐵成本每噸至少要多30至60美元。而面對高鋼價時代來臨,未來恐不只是個別產業或企業的競爭,而將是供應鏈競爭,因此不只是上游鋼鐵業,中鋼也呼籲中下游業者也需積極朝高值化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透過建立更緊密的上下游夥伴關係,才能擺脫碳有價所帶來的壓力與束縛。 歐盟碳關稅初步看來對
企業減碳是越級打怪? 業者:需仰賴數位治理
歐盟於日前正式宣布,將在2023年起進行進口商品碳排放申報,並自2026年開始正式啟動碳邊境稅制(Carbon border tax),針對「碳密集型產品」如電力、水泥、化學肥料、鋼鐵、鋁等重工業材料率先實施,爾後不排除針對其他商品的碳排管制。除歐盟外,近期美、中、日、韓等與台灣進出口來往慎密的國家,皆有針對碳排交易立法的進程與傾向。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