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連AI人臉辨識 豐田成車廠採用首例
日本系統整合商伊藤忠(CTC)利用訊連科技人臉辨識平台FaceMe開發「車輛檢驗資訊系統」,已獲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採用。據了解,豐田是第一家採用FaceMe相關方案車廠,其他車廠也陸續洽談中。 訊連指出,車輛檢驗資訊系統是基於FaceMe平台所開發,透過無接觸、高精準度的人臉辨識技術,系統能確保只有符合資格的檢驗員才能進行檢驗工作。 豐田汽車主
AI、5G加速大數據分析 運算技術成發展關鍵
人工智慧(AI)與5G等科技加速了處理大數據與分析的速度,在晶片上加上AI功能的各式AIoT晶片與裝置需求大幅攀升,工研院指出,面對新一代晶片少量多樣與多元需求特性,傳統晶片設計模式將轉變為小晶片系統設計,或是走向微縮製程的路,才能解決龐大數據在高速運算過程中,兼顧運算效能且降低耗能,下世代記憶體技術也就成為發展關鍵。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因應整車智慧化
人臉辨識資訊隱私怎麼顧?Clearview AI案可為借鑑
美國人臉辨識技術公司Clearview AI同意美國伊利諾州的和解協議,永不開放大多數私人企業使用其服務。據TechCrunch報導,2020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依據《生物辨識資訊隱私法》(BIPA),控訴Clearview AI未徵求使用者同意,就擅自販售臉部辨識資料,Clearview AI為了和解,同意在全美發布永久禁令,禁止出售其龐大的人臉辨識資料庫給企業和個人。
美國稅局將要求線上納稅人人臉辨識驗證身份
2022年夏季美國國稅局(IRS)將要求在線上存取與支付稅款的納稅人,須先向第三方民間身分認證業者ID.me登記,提供政府發放的身分證明、自拍照(selfie)、公用事業帳單以取得帳號,以人臉辨識方式認證身分才能登入IRS.gov。 根據The Verge報導,即使已在IRS.gov有帳號、密碼的納稅人也一樣,欲登入IRS.gov就透過網路攝影機或行動裝置拍一張自拍照進行人臉
數據取得、標準化難 醫療AI/ML模型現階段幫助有限
英國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日前發布《COVID-19(新冠肺炎)中的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Data science and AI in the age of COVID-19)報告,指出在疫情之下,人們看似仰賴資料與AI/ML輔助醫療相關的決策,但在健康醫療領域當中,AI/ML的發展還是出現不少問題。 據Wired報導,疫情加速各領域的數位化。在醫
南韓測試運用AI臉部辨識 追蹤COVID-19確診者與親密接觸者
2022年1月南韓將在人口稠密的富川市進行一項由政府資助、可能有侵犯隱私疑慮的先導計畫,運用結合人工智慧(AI)演算法與人臉辨識技術的系統,分析逾10,820個監視攝影機收集的視訊,追蹤COVID-19患者與親密接觸者的移動以及配戴口罩與否。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2021年3月美國紐約Columbia Law School指出,全球政府紛紛運用新技術與擴大公權力來
8倍速邊緣AI 辨識自駕高速影像也沒問題
NEC影像分析AI因連續獲得人臉辨識世界最佳評價而知名,現在該廠又提出更精進的漸進式物體影像辨識,讓硬體資源較低的邊緣運算AI,在進行高精度大量目標影像處理與辨識的時候,速度能提高8倍,預定2022會計年度(2022/4~2023/3)上市。 現在NEC已有高精度物體辨識的AI產品,只要有高效能GPU伺服器,在不需要即時處理的狀況下,已能滿足業者需求。然而諸如車站出入口人臉辨
Line助商家「與疫共存」 以科技、影音添OMO柴火
通訊平台業者Line於18日舉辦Line Converge 2021 Autumn行銷年會,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指出,疫情爆發至今近兩年,持續為生活帶來眾多改變,無論是工作、社交等皆然。 Line於台灣擁有約2,100萬名用戶,顯示出台灣用戶使用Line作為社交管道的仰賴度頗深,陳立人舉出,根據內部統計,本土疫情大爆發後,Line傳訊量月成長23%。Line也挾著大量
日廠以AI強化癌症輔助診斷應用
疫情趨緩後,日廠的AI輔助診斷技術將轉回疫情前的主軸,以各類癌症為中心,強化技術發展與擴大應用範疇。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目前NEC的大腸癌AI輔助診斷事業發展較快,2021年1月在日本正式發售,7月以WISE VISION Endoscopy附加功能Cx20名義,在歐洲取得上市許可。 目前歐洲醫療市場,內建大腸癌AI輔助診斷系統的設備售價平均400萬日圓(約3
訊連轉型計畫逐步實現 人臉辨識、多媒體續為成長雙引擎
軟體業者訊連科技於27日召開2021年第3季法人說明會。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表示,訊連近年積極轉型,在商業模式方面自過去的買斷、零售轉向SaaS模式,同時也從多媒體跨足人臉辨識技術應用與美容科技,更進一步精進人工智慧(AI)與擴增實境(AR)等技術。轉型除了逐步彰顯出成效之外,也更能確保訊連科技在未來發展不會遭遇任何瓶頸。 2018年末,訊連積極轉向訂閱制以來,訂閱人數持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