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充電站需求扛不住?設備商、營運商、平台方須整合
隨著各國針對淨零碳排祭出政策,加大對於柴油引擎車的管制,全球電動汽車市佔率將有增無減,充電站也必將取加油站而代之。根據市調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 報告預估,2028年全球電動車充電站市場將創造超過400億美元產值,相比2020年50.2億美元,2020~2028年複合成長率預計達44.1%。 未來10年,預估有數百萬輛電動汽車上路行駛,隨之而來的龐大充電
減碳商機至少30年不墜 ESCO能源服務亮麗再登場
全球對於減碳行動越來越具強制性,雖然2050淨零碳排目標是一大挑戰,但業界也相當看好直言宜把握這至少30年不墜的市場商機。各國都還在發展階段的節能技術服務業(Energy Saving Company;ESCO),正從一個生疏的名詞,逐漸成為節能減碳的專業代名詞,似乎也宣告在過去低電價時代這項非主流產業,重新於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暖化情況退無可退
Expro合併Frank 新能源服務領導者誕生
國際能源服務業者Expro Group宣布,已完成與石油鑽井工程業者Frank's International的購併案,雙方合併後採用Expro Group Holdings N.V.的名稱。 據Yahoo Finance報導,Expro成立於1938年,擁有6,500多名員工,主要業務為提供離岸和陸上市場解決方案,包含固井建設、油管流量管理,以及海底鑽井最佳化等服務。服務範
美華府打造首座全電動公車車庫
美國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Metro/WMATA)宣布將在華盛頓特區西北區打造第一座能支援全電動公車車隊的車庫,並希望能藉由這項設施降低環境碳足跡,改善公共衛生,以及推動運輸設施的現代化。 據Intelligent Transport報導,Metro的電動公車車庫在完成所有申請程序後,預計花費4年完工。車庫內的基礎設施與設備,將可支援全電動車隊的運作。車庫啟用後除供現有Metr
資料中心將以氫燃料電池取代傳統電力
為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不少資料中心紛紛引進新的低碳排技術,作為照明、恆溫器及其他智慧應用的電力來源。像是氫燃料電池即能有效率的減少碳排放量,協助企業將對燃油的依賴轉移到其他永續環保的選項。 據AltEnergyMag報導,在面對數位需求提升,但電網能力有限的困境下,資料中心業者不得不花錢投資備用的發電機。另一方面,有研究指出到了2040年,光是資料儲存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就將佔全
借鏡日月光經驗 智慧電網或為限電危機解方?
中國實施「能耗雙控」政策,一朝令下強制高耗能企業限停產,除了衝擊多家企業,未來類似這樣的限電政策是否會成為常態,或限電範圍是否再擴大,值得持續關注。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多年前在一場停電危機的血淋淋教訓下,決心投入發展智慧電網技術,不管是此次中國的限電政策,或是台電越來越頻繁出現的停電、跳電事故,可以肯定的是,用電危機仍會持續上演,企業屆時該如何因應,似乎也成為必須思考的課題
PG&E在微電網部署Mainspring線性發電機
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E)承諾整合更潔淨的發電解決方案,包括跟Mainspring Energy與NextEra Energy Resources的子公司合作在加州Napa郡(Napa County)的微電網(Microgrid)部署Mainspring線性發電機(linear generator)的先導計畫,將作為緊急事件時的替代電力。 據T&D World報導,目前
澳洲昆士蘭規劃疫後振興 力推電動巴士能源轉型
澳洲面臨氣候變遷危機,環境變得更乾燥、炎熱。近年發生許多森林大火事件,對動物、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由於棲地被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嚴重可能引發物種滅絕,因此澳洲昆士蘭(Queensland)政府正透過電動巴士、能源轉型等對策,積極對抗氣候挑戰。 據The Driven報導,澳洲車輛製造商BusTech攜手公共運輸巨頭Keolis Downer、昆士蘭州政府,合作生產16
機械業追隨零碳趨勢 打造綠色工具機將壓力變商機
淨零碳排議題在全球持續熱議,碳關稅的壓力,對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機械業來說,無疑是新的挑戰。但換個角度想,零碳排也許為創新科技帶來新商機,像是碳稅上路將首當其衝的機械業,過去即呼應先進製造大國倡導「綠色工具機」的理念,訴求在下世代的機械產品中注入新思維。 隨著離零碳目標越來越近,預期近年各國將會陸續啟動更具強制力的推動政策,其中歐盟開出第一槍,已在2021年7月預告碳關稅機制,
Asia Venturing III: lululemon與合作夥伴以「共同創新」模式聚焦「永續創新」
運動服飾品牌商lululemon台灣分公司總經理Gulshan Kumar在參加DIGITIMES與策略夥伴Anchor Taiwan所共同企劃的Asia Venturing III圓桌論壇時分享與合作夥伴「共同創新」模式在其「永續創新」的努力上扮演的重要地位。 幾週前,lululemon宣布與新創公司LanzaTech合作,首次運用回收的碳排放物製造纖維原材料。Kumar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