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 Venturing:跨境創投為亞洲科技創新關鍵力量
林昭儀/台北 DIGITIMES與策略夥伴Anchor Taiwan合作企劃的Asia Venturing線上論壇於2021年7月16日舉行,邀請到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日本MS&AD保險集團旗下創投合夥人Tiffine Wang、菲律賓創投Kickstart Ventures總裁Minette Navarrette及投資副總Joan Yao暢談如何精準跨境投資海
鋼價漲翻天 機械公會擬建供需媒合平台解缺料之苦
廖家宜/台北 機械業先後歷經中美貿易戰、疫情等影響下,接踵而來是面對大環境所反映出匯率漲、航運漲及原物料漲等三漲逼迫。機械公會日前也針對原物料上漲一事與鋼鐵公會及中鋼公司進行會談,並提出三大訴求,其中機械公會表示為協助機械產業取得多管道供貨來源,未來擬建立鋼材供需媒合平台,協調業者找到合適供應商。 由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打亂全球供應鏈
降低成本、提高檢貨率 穿戴式裝置+AI優化倉儲作業
陳明陽/綜合外電 透過策略聯盟結合inVia Robotics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Rufus Labs的穿戴式裝置與人工智慧(AI)分析工具,提供倉儲營運商一套能快速部署與整合的解決方案,以改善人機協作與極大化人工效率,提高現有人力的撿貨率並降低初始投資成本。 根據Automation World報導,倉儲自動化是製造業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能強化
來自製造業者對德國的第一線觀察 未來智慧製造需要的是「技術工程師」
廖家宜/台北 這幾年製造業對於自動化、智慧製造的部署,究其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怕後繼無人。製造業者指出,未來產業所需的人力結構也將因此與過往不同,傳統產業正慢慢向科技業靠攏,擺脫「黑手」的刻板印象,而是從事更高附加價值的技術工程師。如同向來以製造工藝聞名全球的德國,相當注重培訓高素質勞動力,早已將現場技術人員視為企業相當重要的資產,其對於人才培育的制度與做法,也值得借鏡。
鋼鐵生產運用資料推動轉型 年營收成長逾千萬美元
涂翠珊/綜合外電 對鋼鐵生產等資本密集的產業而言,要在市場變化中追求穩定營收,往往是一項艱難的挑戰。為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就得設法持續改進各項關鍵指標。鋼鐵業者Tata Steel Europe看好資料分析對改進關鍵指標的影響,於是啟動了數位轉型計畫,並收到良好的成效。 據IndustryWeek報導,Tata Steel在2016~2017年期間啟動了
Kroger倉儲自動化 智慧穿梭車精準配貨
洪煥周/綜合外電 美國連鎖超市Kroger透過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無人機與機器人,同時改善倉儲作業效率,也滿足顧客物流體驗。近日Kroger宣布與物流業者Knapp合作,導入自動化技術擴大俄亥俄州(Ohio)Great Lakes配送中心,有望提升該設施1倍的產能。 根據Retail Dive報導,Kroger為供應鏈網路增加自動化能力,擴建後的配送中心使
MixComm執行長:3大原因讓毫米波無可取代
林昭儀、簡琮訓/專訪 見證半導體產業過去20年榮枯歷史的Mike Noonen,在創立美國半導體加速器Silicon Catalyst以協助降低創新門檻後,現於新創公司MixComm擔任執行長。MixComm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arish Krishnaswamy和高通前資深主管Frank Lane於2017年共同創建,是提供5G高效能毫米波(mmWave)射頻與波束成
MassRobotics與寶僑合作 探索自動化應用可能性
涂翠珊/綜合外電 機器人科技非營利組織MassRobotics宣布將與寶僑(Procter & Gamble)合作,探索更多自動化與製造相關應用的可能性,加速新創公司的機器人科技部署。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寶僑是消費者產品領導廠商,擁有全球最大的供應鏈與分銷網路。透過與寶僑的合作與技術探索,MassRobotics將可為組織內新創公司
斷鏈+短鏈危機示警 東海大學王立志:供應鏈管理要更靈活
廖家宜/台北 製造業歷經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後,供應鏈也先後出現短鏈、斷鏈的發展跡象,更敲響製造業數位轉型迫在眉睫的警鐘。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指出,面對供應鏈出現結構性轉變,未來製造業者除了得讓供應鏈更加透明、靈活外,同時也要培養掌握市場供需變化的能力。 中美貿易戰以來製造業出現區域化的發展跡象,供應鏈也從傳統一條龍長鏈開始轉向短鏈結構發展,拜成熟的數位科技
機械業如何切入航太市場? 亞太菁英從龐巴迪供應鏈取經
廖家宜/台中 雖在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下一度造成全球航空業蕭條,但對於整體航空市場而言,需求仍源源不斷。在疫苗開打而各國逐步解封的同時,波音(Boeing)與空中巴士(Airbus)相繼釋出增產的好消息,此前波音曾預估未來20年全球預計採購4.4萬架新機,總產值將高達6.8兆美元,商機湧現,令人垂涎。 而此前漢翔所出產的新式高教機,在國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