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先買後付交易規模將破千億美元
Insider Intelligence未包含綁定信用卡或零售品牌平台、僅追蹤第三方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App的最新預測顯示,2022年底美國的BNPL交易金額將成長77.3%,達756億美元,接下來數年成長將較緩和,但2024年仍會突破1,000億美元。 根據Insider Intelligence報導,亞馬遜(Amazon)與Targe
PChome進軍先買後付 強調大數據風險控管
PChome網路家庭27日推出Pi拍錢包「慢點付」服務,結合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無卡分期、行動支付等功能。PChome旗下廿一世紀數位科技表示,風險控管和大數據分析為關鍵技術,目前全球BNPL服務提供者相當有限。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線上致詞時表示,Pi拍錢包結合慢點付,成為台灣首個串接BNPL、無卡分期及行動支付三大服務的創新型金融
三星推Samsung Wallet 比蘋果多了加密貨幣選項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宣布推出三星錢包(Samsung Wallet),將旗下Samsung Pay、Samsung Pass,以及區塊鏈錢包整合進同一個App當中。將先在南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市場率先推出。 蘋果(Apple)才在日前的WWDC上,稱要讓iPhone中的錢包App取代人們的實體錢包。三星Galaxy系列手機
無密碼時代轉換生態系統恐更不易
一直以來,使用者登入裝置或網路服務時,手動輸入密碼都存在著管理不易以及容易被盜用的問題,FIDO(Fast Identity Online Alliance)聯盟的無密碼身分識別就是為了要解決這些問題而推出,雖然有很多人相當期待無密碼時代的到來,不過近來有報告指出,FIDO標準可能會讓使用者更難在iOS與Android生態系統之間轉換。 據9to5Mac報導,目前使用者在登入
再度各自獨立 Google Wallet與Google Pay差異何在?
Google Wallet主要作為實體皮夾內物品的數位版本儲藏處,Google Pay則聚焦支付。 根據Slashgear報導,Google Wallet App於2011年推出時是用於儲存數位信用卡與金融卡,使用者能在支援的商家透過內建NFC的手機支付購物款項,數年後新增功能讓已連結銀行帳戶的使用者,無需使用內建NFC的手機即可轉帳給其他人。 Goog
Mastercard生物特徵結帳技術 微笑揮手完成支付
2022年5月中Mastercard宣布Mastercard生物特徵結帳計畫(Mastercard Biometric Checkout Program),消費者結帳時只要微笑或揮手就能完成支付、無須任何實體卡或裝置,比Apple Pay等非接觸式支付更便捷,將在巴西São Paolo的5家超市進行先導測試後再全球推出。 根據9to5Mac報導,過去10年支付詐騙從100億美
蘋果更新Apple Wallet信用卡交易防詐騙功能
蘋果更新Apple Pay的防詐騙功能,以保護iPhone與Apple Watch上的Apple Wallet App所儲存信用卡的交易安全,AppleInsider已確認這項新功能將逐步向更多使用者推出,不過初期只有支援全球的Visa信用卡,截至2022年4月21日美國運通與MasterCard的信用卡尚未獲得支援。 根據AppleInsider報導,蘋果從2022年4月1
Apple Pay與Google Pay中止支援俄Mir卡支付服務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受到美國與歐盟等國家的經濟制裁,許多科技大廠也相繼加入制裁行列以表達支持烏克蘭的立場,Apple Pay與Google Pay都停止支援俄羅斯人以綁定的Mir卡進行支付的服務,以避免俄羅斯鑽漏洞繞過經濟制裁。 根據Android Police與AppleInsider報導,俄羅斯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Russia)發行Mir卡作為連結俄羅
綠界科技15日掛牌上櫃 看好OMO市場發展、需求
第三方支付龍頭業者綠界科技15日掛牌上櫃,受惠於近年電商快速成長,帶動長期深耕第三方支付的綠界科技同樣飛快成長,2021年稅後淨利較2020年大幅成長74.55%。 綠界科技近年積極拓展新業務,2022年將以四大方向與四大產品為主軸。其中,四大產品為後支付、票券、OMO刷卡機與信用卡新閘道,綠界科技董事長林雪慧表示,四大產品的成長動能將要看進入市場的時間,尤其現在市場多變,四
大企業拚ESG有成 中小企業如何跟上腳步?
面對全球環境的極端變化,企業在ESG的相關行動逐漸成為國際趨勢備受重視的課題,現在企業除了營收與獲利,還必須更加重視ESG等永續發展議題。不過業界觀察,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呈現「M型社會」現象,大企業拚ESG有成,但中小企業卻未必跟的上。不過即便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但專家認為,數位轉型也是一道解方,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不妨就順勢而為,將其視為永續發展策略的一環。 ESG一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