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精密當後盾 Ottobike全力衝刺歐洲市場
作為Tesla底盤模具零件代工商的越南精密(VPIC),近年針對二輪、四輪電動車關鍵零組件著力頗深,特別是自2013年與品睿綠能(ottobike)總經理許理彥合作創立品牌以來,更加大力道於二輪電動車市場的投入。 傳統代工業以5~10年為一單位,製造業的好光景在於如何贏在起跑點,一旦周遭競爭對手在設備及技術上愈趨成熟,原先的競爭優勢則將逐漸削弱,市場將再度淪於毛三到四的價格競
ESG潮流促7-ELEVEN卡位EV充電市場
全球聚焦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超商龍頭統一超近期也推出電動車(EV)充電服務,跨界與台泥儲能(NHOA.TCC)、華城電能(EVALUE)合作,分別於7-ELEVEN花蓮、桃園、南投門市投入充電樁營運,目前統一超有3家門市導入EV快充服務。統一超高層表示,將依消費需求擴散服務據點,同時預計打造以節能為主軸的電動車生活圈。產業人士則指出,EV充電場域布局還是會以閒置用地、閒置停車場為首選;充電規格
2022機車行轉型關鍵年 各大車廠急解維修人才荒
2022年1~2月全台電動機車掛牌數達7,308輛,較2021年同期成倍數成長,成長率上看132.2%;反之,燃油機車銷售數字則自2021年3月以來逐月下降,2022年1~2月領牌數較2021年同期減少10.4%,顯示消費者購車方向明顯轉向,未來燃油機車銷售數字「只降不增」的情勢也預計將持續。 回顧2022年1~2月PBGN聯盟各品牌電動機車銷售實績,由Gogoro售出5,6
充電設備市場起而行大小通吃 成功方程式為高彈性與客製力
「由於電動車基數仍少,充電站營運是絕對不可能賺錢的,而設備部分的確得呼應大廠所說,主要市場會在海外,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忽略台灣市場的價值。」工研院起家、研究電動車三電系統十餘年的起而行綠能總經理簡金品表示。 充電市場百家爭鳴,新進者繁多,以目前台灣充電市場上名氣較為響亮的業者如裕電、華城、遠傳、北基等業者來看,其多仍以「充電營運」為主要業務。 而單純在「充
Gogoro攜手Electrum 結盟搶灘印尼市場
26日,Gogoro與Gojek旗下專為交通載具電動化所成立的Electrum簽署合作備忘錄,計畫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及各方優勢,於該地發展完整電動機車產業鏈。 Gogoro表示,這項計畫將有機會強化Gogoro與Gojek的合作關係,截至目前,兩間公司已於印尼雅加達南部進行電動機車及電池交換站先期試點,同時,為了於印尼本地打造完整電動機車生態系,Gogoro亦與近年積極切入
善用長期造車優勢 光陽工業多元布局電動機車市場
台灣被稱為機車王國,年銷售量經常超過百萬輛,即便受疫情影響,2021年仍有80萬輛的成績,在這其中,光陽工業憑藉多年累積的技術能量與品牌口碑,市佔率長期居於市場首位。 近幾年環保成為全球焦點議題,電動化成為汽車產業的重要趨勢,此浪潮也席捲機車領域,針對此趨勢,光陽除持續深耕燃油車外,也著手強化電動機車布局,2018年在東京摩托車展展前的全球記者會上發布「Ionex車能網」後,
Gogoro、光陽投資Grab、哈雷LiveWire為何皆走SPAC在美上市?
2021年可說是二輪車進軍美國資本市場成果頗為豐碩的一年。先是由光陽旗下金庫資本投資的東南亞移動服務龍頭Grab以將近400億美元估值,透過特殊目的收購(SPAC)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緊接著,Gogoro於10月宣布,與私募基金Princeville Capital旗下空殼公司Poema Global達成購併協議,預計2022年第1季以股票代號「GGR」正式掛牌,成功敲響台
機車王國搶灘國際智慧移動市場 技術交換模式興起
台灣光陽於14日發布入股全球重機龍頭哈雷(Harley-Davidson),成為哈雷電動車部門LiveWire的股東之一。據了解,Livewire在哈雷內部成立已有10年,並在2年前成為專門發展電動機車的獨立部門,Livewire目前以北美、歐洲市場為主,並計劃擴張至亞洲。與光陽策略結盟,是否為Livewire電動重機往太平洋的另一端鋪路,實為指日可待。 供應鏈業者表示,光陽
年底設千座換電站目標可期 光陽:電車市場尚未迎來高原期
日前光陽宣布與金門縣合作的第700座換電站於金門正式啟用,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表示,金門縣政府為打造電動機車友善環境,由縣政府及國家公園釋出公有土地招租,提供光陽換電站設置場域。 回溯低碳島起源,金門早在歐美各國紛紛宣示未來10~30年之間達淨零碳排目標之前,便於2016~2017年率先實行低碳政策,並於能源、製造、住商、交通、農業、環境等六面向積極推動,而在交通方面,政府鼓
智慧派遣有多夯? 物流、叫車、派遣都靠它
過去2年,由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電商整體銷售額在一年之間大漲將近20%,運貨量攀升導致物流載運供不應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預估,2030年全球前百大城市的貨運車輛將增加36%,而相關排碳則預計增加32%,致使市區交通壅塞程度加劇約21%。 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的需求激增正為物流供應鏈及城市交通網路帶來衝擊。美國DHL創新副總Gina 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