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災到人禍頻傳 AI如何打造後疫情韌性供應鏈?
細數過去三、四年,從中美貿易戰、COVID-19新冠疫情、塞港缺櫃、原物料齊漲、淨零減碳到烏俄開戰,甚至工廠火災、停電跳電等事故頻傳,從天災到人禍,正全面改寫全球供應鏈的新秩序,供應鏈布局的基礎,也從過往的降低成本變成「降低風險」。 KPMG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報告中也指出,未來供應鏈風險將被視為最大的威脅。像是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製造供應鏈帶來諸多影響,包括零
智齡科技建構AI醫療照護生態圈
智慧照護科技新創智齡科技加速並深化AI醫療照顧生態系的基礎建設,為邁向超高齡社會建構更加完備的醫療照顧環境,日前宣布將鎧琳管理顧問公司的系統及客戶正式併入旗下,使智齡科技市場佔有率躍升逾30%,成為智慧照護領頭羊。 智齡科技在照護科技創新已擁有逾十年產官學完備經驗,現再攜手在機構管理與評鑑準備資料,具備卓越實務經驗的鎧琳管顧,雙方合作後將以最大市場佔有率的優勢,持續完善台灣的
碳價比成新王道 Google Cloud結合AI推零碳解決方案
「現在的人才荒,卻也是人才潮。」Google Cloud台灣總經理謝良承這麼說。Google台灣針對近1,500位高階主管的「Google Cloud永續調查報告」指出,人才與 ESG 的關鍵議題已被視為組織的優先任務。謝良承表示ESG浪潮下,台灣企業過去重視性價比CP值(Cost Performance),現在要轉向碳價比(Carbon Performance)才是競爭下的生存關鍵。
盤點影響物聯網發展的十六大關鍵因素
過去兩年多來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邊境封鎖和進出口限制對於生產及航運都造成衝擊,據麥肯錫(McKinsey)調查顯示,有高達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是供應鏈、生產製造以及物流運輸方面,都因疫情而受到影響,更有85%受訪企業表示因「數位技術匱乏」而面臨供應鏈問題。 為此,有高達9成受訪企業計劃加速推動數位化供應鏈以提升其適應力,主要包括集中式供應鏈規劃、先
聯齊以家庭能源管理回應日Society 5.0 獲2022 iF設計獎
近年積極推動庭能源管理,能源物聯網新創聯齊科技(NextDrive)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挑戰,此外各國再生能源強勁需求,提出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建構的服務平台,運用能源數據連結家庭場域的能源,企盼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提供高價值的跨領域服務平台,形成超智慧社會,15日聯齊發布,研發的Ecogenie+家庭能源管理App榮獲2022年德國iF服務設計獎項(Service Design)。
Google智慧台灣計畫 打造綠色辦公室
近年各大企業積極對外宣示永續發展的具體行為與目標,隨著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即將到來, 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表示,隨著在台灣規模快速成長,加上已在台設立全球資料中心、擁有美國總部以外最大硬體研發基地,永續已經列入Google智慧台灣計畫第五年的重點之一,將朝引領產業、協助合作夥伴、讓人人參與的三大面向,落實在台灣的永續行動。 Google台灣表示,Google全球氣
感測器已成農業科技應用不可或缺關鍵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工業化農場規模、收集與處理大量資料點需求、人力短缺,促使農業倚賴自動化改善作業與最佳化資源運用以確保作物健康,農業科技(ag-tech)中的數位農務、精準農務、智慧農務對生態系與農務管理的成功至為關鍵,都須倚賴各類感測器收集資料以發揮最大效益。 智慧農務感測器即時監測與記錄作物健康、濕度、光密度、土壤水分、土壤營養成分、土壤酸鹼值、氣溫,
以數據為中心 MaaS與EaaS帶動產業數位轉型
數據為王的時代,任何產業結合數據,就像是擴大無窮無盡的事業版圖,例如和泰汽車發展移動及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意圖將所有關係企業資料庫合而為一,以一個平台管理所有集團下的顧客所帶來的數據資料,從賣車業務發展出旅遊事業,把汽車產業轉型成移動服務。 不僅如此,近年許多台廠、新創靠著能源產業轉型,電力在能源佔比也不斷提高之下,加上人工智慧已成現
產學界談未來AI發展 整合型人才是關鍵
後疫情加速企業導入AI的趨勢,台灣企業AI成熟度正大大提升,且據業界觀察已有趕上已開發經濟體的跡象。然而在產業AI化的過程中,不論產業別及公司規模,都會遇到許多共通挑戰,不少人認為,在大數據驅動的智慧製造趨勢下,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競爭力,且產學界一致認同,不只是要人才,而是更要整合型的人才。 各行業持續積極導入AI,根據IDC最新調查指出,以台灣市場來看,台灣企業在人工智慧技
布局數位O2O及虛擬行銷 鐵碳FECA吸盤掛勾打開產品藍海
距今12年前,百貨公司裡開始出現「FECA」(非卡)櫃位,販售外觀色澤醒目、形式琳琅滿目,也極具時尚感的強力真空吸盤掛勾,標榜不管小到2公斤以下的小型生活用品,還是大到重逾10公斤的自行車,皆可穩穩當當加以承載。一來完全顛覆了傳統吸盤「僅能承載較輕物品」、「使用久了就會吸不住」等不良印象,二來亦讓使用者不需費力施作鑽孔、打釘等工序,大幅增真空掛勾的應用機動性。 令人意外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