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工程總包新商模 創亞承接電廠工程更參與投資
在2016年,出身鱷魚牌家族的許致瑋,邀集一群專業的太陽能機電技師與維運人員,組成創亞國際公司,成為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工程總包公司)業界的生力軍。 這家年輕的EPC業者,與一般EPC系統商不太一樣。創亞國際總經理許致瑋指出,大多數系統商只做工程,無法完全解決業主的痛點;因為他們通常僅給予5年保固,殊不知許多太陽能
能源、環保為大勢所趨 已成企業發展藍圖標配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在推動台灣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產業鏈、公私各界與社會大眾一同響應,共同推進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太陽能產業是台灣能源轉型藍圖中的重要一環。 Lightsource b 攜綠岩能源進軍漁電共生賽局 全球太
透明太陽能面板讓城市轉型為能源供應者
透明太陽能面板有機會讓城市快速從能源使用者轉型為供應者,任何玻璃窗與玻璃表面都能用於發電,可望實現淨零能源建築、翻轉太陽能利用率與普及性、促成潔淨能源革命以保護農地與自然棲息地。 根據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玻璃幾乎隨處可見,全美的玻璃表面總面積約50~70億平方公尺,若都能用於太陽能發電將非常可觀,且相較於傳統太陽能面板的設置需要大片面積土地與可
碳中和、ESG大勢所趨 產官學全面朝電氣化與共享交通發展
近來各國提出2050淨零碳排,台灣也不缺席,國發會與各部會於2022年3月下旬公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預計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要達到4個目標,分別是:第一,能源轉型更明確,藉由擴大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佔比,更具體來說,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要從2010年的97.4%降低至2050年50%以下。第二,推動綠能產業鏈,並結合ICT產業優勢提供高效、低碳且更具智慧的製程。第三,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淨
實踐永續願景 台灣大承諾2050碳淨零
面對全球平均升溫需控制在攝氏1.5℃的挑戰,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全面減碳已刻不容緩。台灣大哥大6日在董事會中通過、承諾2050年將達成淨零排放(Net Zero)的重大目標,並於2022年底前向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提交淨零排放計畫的承諾。 台灣大表示,將持續透過自建電廠及外購綠電兩大做法,逐步提升綠能使用佔比,並以自建電廠比例佔7成為目標,預計2030
再生能源業者借助AR與VR 支援印度能源轉型永續計畫
遠距技術平台領導廠商Librestream的Onsight解決方案是一個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平台,印度再生能源業者ReNew Power將運用Onsight支援在印度的能源轉型永續計畫,顯示基於AR與VR的遠距技術可望成為協助企業實現永續目標的關鍵之一。 根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印度宣佈2030年的能源轉型目標,非石化燃料的
100%使用再生能源 比特幣挖礦的淨零碳排驗證計畫
據傳美國比特幣(Bitcoin)挖礦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Blockstream以及數位金融服務供應商Block共同合作,在Blockstream位於美國德州的據點,開發號稱全球首創100%採用再生能源的比特幣挖礦設施,將採用Tesla的技術與產品,預計算力(hash rate)可達30PH(Petahash)。 根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比
順益端出首輛純電卡車 高碳排車廠化身綠能示範展區
近年ESG大勢所趨,大多廠辦始以新能源管理、綠能建置為首要方向。以交通服務、組裝製造以及車輛相關服務為主要業務的順益集團,日前已將集團的「中壢汽車城」升級為「綠能示範廠區」,具備虛擬電廠三大應用,分別為自發自用、電力調度與能源監控,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儲能蓄電池設備以及能源管理系統。 軟硬整合促成台灣汽車產業第一座企業虛擬電廠
看準南科通勤補電潮 源點科技攜統一精工建超充站
電動車充電服務品牌源點科技28日發布與統一精工合作打造之超充站,正式於台南永康速邁樂加油站啟動營運。據悉,該超充站將作為源點與統一精工結盟起點,未來預計有更多合作站點釋出,目標結合具地利之便的速邁樂加油站點,提供電動車車主無痛轉換補電路程,建立更為便捷且密集的充電生活圈。 據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台電動四輪車數已增長至1.8萬輛,且隨平價車品牌如起亞汽車(Kia)、豐田
強化純太陽能電動續航力 Aptera購併HMI開發商
美國加州新創Aptera Motors開發的全球第一輛永遠無需充電的太陽能電動車,即將進入全面量產階段並預計最快於2023年在澳洲推出,為了協助未來的車主掌握更多關於車輛效率與最大續航力的資訊,Aptera Motors策略收購人機介面(HMI)開發商Andromeda Interfaces。 根據The Driven報導,2007年Andromeda Interfaces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