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業者擴大自動化投資 工具機訂單增、機器人忙擴產
在半導體與電動車議題雙引擎助攻下,產業自動化需求持續增溫。被視為工具機產業風向球的日本業者,對中國市場出口似未受限電影響,需求依舊穩固,與近期台灣機械業訂單皆創下新高紀錄。另一方面,電動車業者擴大機器人投資,機器人業者擴產同時也針對產品結構與設計做出調整,以更符合電動車生產特性。 外資先前報告,認為中國市場在電力緊縮的情況下抑制製造活動,因而看壞台灣工具機需求疲軟,紛紛對相關
從重工變IT 日立購併GlobalLogic成效初現
日立製作所(Hitachi)從重工業廠轉型成IoT廠的組織改造,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將掀開最後一幕,該廠在2021年9月14~17日與剛購併的美國IT大廠GlobalLogic進行6國50人視訊會議後,開始在該廠的IoT平台Lumada上,進行資料儲存收費服務事業驗證。 這次會議是在日本東京車站附近的日立相關機構Lumada新創樞紐東京(LIHT)舉辦,首要
製造業下一波數位轉型 將由顧客導向所驅動
製造業已開始意識到許多既有的營運方式以及銷售模式在未來的市場中將喪失競爭力,因而數位轉型的力道變得比以往更加強烈。根據資策會資料顯示,全球企業有44%是由核心業務活動來驅動數位轉型。企業活動的目的在於「創造客戶」,換言之,以顧客為導向將驅動下一波製造業的數位轉型。 顧客導向將是製造業下一波數位轉型的重點。從兩個方向來看,一是銷售型態的改變,疫情趨使製造業加強數位行銷的力道,透
工具機產業首度發表白皮書 勾勒2030智慧機械藍圖
工業4.0發展至今,智慧機械已成為台灣相當重要的產業標竿之一,為了更聚焦工具機產業對強化製造業的可能性與產業未來發展,工具機公會6日發表自創會15年來的第一本白皮書「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並以2030年為里程碑,期許擴大台灣工具機產值全球佔比。此外,公會也藉此提出六大建言,希望成為未來政府在智慧機械相關政策擬定時的參考借鑒,以更加完備智慧工具機產業生態系。 工具機暨零組
台德鏈結開放式平台 建構智慧機械生態系
全球疫情、國際情勢影響產業甚鉅,智慧製造、智慧機械成為重要轉型方針,為促進台灣與德國兩大機械產業佼佼者帶來更緊密的合作,日前由機械公會、智慧機械辦公室以及德國經濟辦事處舉辦「第六屆台德智慧機械論壇」,共同探討台灣與德國未來的產業變革與合作契機,期盼與德國企業攜手共創雙贏。 2021年論壇以「鏈結開放式平台,建構智機生態系」為主題,透過探討國際通訊標準OPC UA、產業場域連結
機械業追隨零碳趨勢 打造綠色工具機將壓力變商機
淨零碳排議題在全球持續熱議,碳關稅的壓力,對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機械業來說,無疑是新的挑戰。但換個角度想,零碳排也許為創新科技帶來新商機,像是碳稅上路將首當其衝的機械業,過去即呼應先進製造大國倡導「綠色工具機」的理念,訴求在下世代的機械產品中注入新思維。 隨著離零碳目標越來越近,預期近年各國將會陸續啟動更具強制力的推動政策,其中歐盟開出第一槍,已在2021年7月預告碳關稅機制,
3個月無痛升級 達易智造助車用扣件廠拿下大單
廖家宜/台北 台灣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近年轉型成立達易智造,將其過去近70年的製造與精實管理經驗淬煉成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希望透過低成本、微服務的架構協助台灣製造業無痛升級。永進機械暨達易智造總經理陳伯佳近日也受合作夥伴AWS之邀,分享永進機械在數位轉型的實戰經驗,更透露旗下達易智造在3個月內協助國內車用扣件大廠利用「無痛」的方式數位升級,還因此搶下美國車業客戶大單,證明其實數位
突破傳統模具瓶頸 載具輕量化催生複材加工新技術
廖家宜/台中 載具輕量化是達成節能與減少碳排的關鍵之一,而為了助力輕量化發展,隨著複材應用的日益成長,其相關製程加工技術也是製造商未來相當重要的關注重點之一。舉例來說,過去國內在薄型複材加工常使用成本較高的固定式模具夾持系統,產業開始訴求更彈性、更節省成本的方式,工研院因此耗時4年研發國產化全自動彈性陣列夾持系統,除了因應未來彈性換線的生產需求,也藉由完整解決方案協助國產工具
新能源車「減重」成另類商機 鋁合金材料與加工需求看漲
廖家宜/台北 全球對於減碳要求造就新能源車的快速成長,然而汽車大廠現在不只關注於電力系統的研發,更要從材料端為車體「減重」,從而達到更持久的續航力,未來在電動車商機帶動下,相關材料應用與加工需求也被視為相當重要的一環。工業富聯日前即與中國最大鋁合金材料研發和製造商創新金屬展開策略聯盟,雙方將著手先從金屬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探索鋁合金材料在新能源車的應用商機。
大隈推AI自動監測服務 省下工廠設備常態檢修功夫
范仁志/綜合外電 日本工廠無人化但進度緩慢,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對引進新IT系統不積極,因而無法自動控制工具機與物流機器人,另一方面則是機器總是會壞,就算遠距自動監控,發現問題才趕赴現場通常都已經來不及,需事先預測處理,否則沒人敢讓工廠沒人在。 而日本有些工具機與設備廠,在2010年代便注意到AI能提供設備監測及預測,並進行技術學習開發,如DMG森精機(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