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話題:從企業內部孵化未來:Walmart的Store No8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於1962年成立並開始擴張。Walmart建立了一種新型連鎖零售店的商業模式,直接從大型生產商那裡購買商品然後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這種跳過盤商的做法,使其能獲得較高的商業中介利潤,Walmart對供貨商的強大購買力和自身強大的物流能力加大了這利潤。 然而,1994年以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Amazon)以嶄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科技能力,取
Walmart全球徵才 技術中樞將增聘5,000名員工
Walmart的全球科技中樞Walmart Global Tech主要由網路安全專家、資料科學家、企業服務專家、軟體工程師所組成,2022年3月15日宣布計劃於2022會計年度在全球增聘超過5,000名員工,並將在科技人才濟濟且多元的美國亞特蘭大與加拿大多倫多增設兩處據點。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Walmart Global Tech開發與管理支援顧客體驗的基礎技術
亞馬遜推出DJ App 衝刺內容也悄悄布局電商物流
亞馬遜(Amazon)2021年悄悄收購了新創公司Veeqo,可望為賣家提供更強大的賣場管理工具。此外,亞馬遜新推出的Amp App,能讓用戶化身DJ主持自己的廣播節目,並與觀眾即時互動。 據CNBC報導,亞馬遜在2021年11月收購了電商軟體新創公司Veeqo,直到最近才經由Veeqo的部落格公布這項交易的消息。Veeqo成立於2013年,開發的軟體能夠協助網路賣家管理商店
Cruise擴大電動自駕車載客與送貨測試範圍
通用汽車(GM)旗下的自駕車公司Cruise幾乎已取得所有營運全無人駕駛車收費性服務的許可,以及測試與部署有人與無人駕駛車的三項加州車輛管理局(DMV)許可,其中包括載運一般大眾的許可,2022年Cruise將持續與擴大電動自駕車載客與送貨測試計畫。 根據TechCrunch報導,Cruise目前大部分的營運,主要聚焦於未來在美國加州推出自駕計程車(robotaxi)服務的測
搶攻飛行車大商機 中國大陸專利申請數超歐趕美
2021年4月日本特許廳(Japan Patent Office)報告顯示,2012~2018年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南韓、美國提出的飛行車(flying car)相關專利申請有1,106件,其中中國大陸444件、美國399件。 根據Nikkei Asia報導,飛行車專利申請數前15名中,有11家是美國公司,包括Amazon Technologies、Bell Helicop
麥當勞申請新商標 啟動元宇宙展店計畫
速食業巨擘麥當勞(McDonald)為跨足元宇宙(metaverse)開設數位版速食店與McCafe,於近日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提出10項商標申請,未來虛擬店面不僅能讓造訪的消費者沉浸於實體店面無法複製的體驗,還會提供實體與虛擬商品以及直接訂餐外送到府的服務。 根據VRScout報導,Business Insider報導消費者將可在麥當勞的虛擬店面購買可用於收集、
台灣首輛自駕物流車上路 新竹物流加速物流營運
疫情及後疫情時代,宅經濟爆發促使物流業最後一哩路運送需求成長,國內外物流業皆積極投入,5G、物聯網等技術發展,亦帶動各國自駕技術成長,許多物流業者開始積極搶進自駕及智慧物流服務,包括Waymo、Otto、Walmart與Gatilk在內,皆投入無人自駕物流技術開發。 在台灣,新竹物流首創自駕物流與工研院合作於新竹道路實測,誓言未來欲結合自駕貨車、大型聯結車解決物流業長期人力短
零售商紛紛推NFT收藏品 跨足元宇宙成風潮
Facebook更名Meta後促使零售業加速掌握此新風潮與相關商機,CB Insights的報告指出,非同質化代幣(NFT)有助商家代幣化(tokenize)實體產品與服務以降低線上交易成本,並可能催生新營收流,Gucci與Louis Vuitton等奢華品牌則以NFT做為認證較高價有形商品的一種形式。 根據CNBC與The Verge報導,消費者對原宇宙與儲存在區塊鏈的物品
2025年全球社群商務成長將是傳統電子商務3倍
Accenture新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社群商務產業規模,將從2021年4,920億美元增至1.2兆美元,成長速度是傳統電子商務3倍、在整體電子商務佔比將從10%增至17%,身為數位原住民的Z世代與千禧世代消費者將是最大動力,2025年在社群商務的支出佔比將達62%。 根據Retail Dive報導,Accenture的報告將社群商務定義為由平台提供整合社群體驗與電子商務交
明年起歐盟申報碳排放量 企業落實碳盤查迫在眉睫
「減碳」從2021年起便成為全球產業界的關鍵字,歐盟將在2023年率先推動碳邊境稅上路,未來各國亦有可能跟進,順應國際趨勢,台灣也決議修法,同樣於2023年開徵碳費,時局已不遠,更可以說是迫在眼前,尤其2023年起歐盟將要求出口廠商落實產品碳排放量申報與出口國碳定價資訊揭露等,這場零碳賽局在開跑前,企業又該如何提早做準備呢? 即便碳邊境稅要到2026年才會正式向出口廠商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