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Basemark操刀BMW AR應用 iX車型可望搶先用
BMW正在緊鑼密鼓展開創新,邀請芬蘭新創公司Basemark操刀擴增實境(AR)應用,可望提升汽車駕駛的體驗、舒適度和安全性。 據VentureBeat報導,Basemark總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專為現代汽車開發圖形和自駕軟體,正在為BMW iX車型開發AR應用,可望改善駕駛體驗、舒適度和安全性。 AR應用不僅善用感測資料和電腦視覺功能,也在資訊娛樂系統
【春節編輯精選】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資源
針對不同的用途,機器人有不同的型態樣貌和功能設計,不一定都是有手有腳的類人形態,也有像動物般四肢行走的機器狗、只有一隻手的機器手臂、有著四顆輪子的自動化物流車,甚至,應用在醫療用途上的微型送藥檢測設備,都能算在機器人範疇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會有愈來愈多的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與生產線員工共同協作。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力結構轉變下,導
印度將是未來車最大產銷市場? 分析師:政府、車廠膠著戰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購買力平價(PPP)自2014年的5,170美元成長自2020年已達6,390美元水準,雖然2019~2020年適逢疫情嚴峻時期,購買力平價一度下降8%,然而整體而言,2014~2020年印度購買力平價成長率仍有24%。就人口面來看,印度為全球第二大國,總人口數超過13.7億,35歲以下最具勞動及消費力族群則佔全國65%,依據聯合國推算,至2050年為止,印度人口數仍將持
用量子運算演算法開發更有效率的下一代電池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攜手離子井(trapped-ion)量子運算領導製造商IonQ,運用量子運算演算法開發更有效率的下一代電池,雙方將合作建立大型、先進的電池化學模型,在量子電腦上執行以模擬氧化鋰的結構與能源,為改善鋰電池的成本、性能表現、安全性奠基。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更好的電池技術可提升電池效率、降低製造成本,為促進電動車發展的關鍵之一,而
萬物皆可機器人 現代汽車:身處「MoT」新時代
和往年一樣,CES 2022上各類新奇有趣的機器人仍然吸引眼球。在COVID-19影響下,市場對於非接觸商機、自動化有了高度期待,也使得機器人在發展上更加強調移動性。各大企業也紛紛將機器人視為未來重點事業,除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樂金電子(LGElectronics)在CES 2022端出機器人新品,2021年收購明星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
虛擬世界上班不是夢?Naver將攜手軟銀把城市搬進元宇宙
南韓網路巨擘Naver日前宣布,將與軟銀(SoftBank)合作,打造元宇宙(Metaverse)技術生態系Arcverse,從日本開始,將都市移轉到虛擬世界,並將該技術進一步擴展到全球。 據韓媒Money Today報導,Naver子公司Naver Labs執行長石相玉(音譯)日前發表Arcverse開發計畫,將與日本最大的IT企業軟銀合作,運用Naver Labs的「Al
「充電慌」是否成形?車廠、傳產、新創齊跨充電樁戰場
電動車普及,充電樁必為最大商機,此外,隨政府減碳政策、各國也祭出2025年佈建充電樁目標,未來「充電慌」是否成形,將成為近年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議題之一。 著眼未來市場,台廠供電樁軟體供應商以不同背景進入充電樁戰局,如車廠背景的裕電能源,建置、經營充電樁經驗超過10年,從設備研發到營運管理一手包辦,創下全台最多充電樁的企業。事實上,不只裕電,電機起家的華城電能、以新創身分進入市
充電樁商機爆發 台達、裕電搶先布局商用場域
近年各國頒布淨零排碳政策,帶動電動車銷量,基礎設施充電樁商機也相當驚人。據統計,2021年上半台灣電動車領牌總數近3,700輛,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達5成,在接下來的3年,有購車需求或有意願換車者,願意選擇電動車的民眾達7成。業者指出,從各國電動車新車佔比成長曲線推估,全台電動車將在3年內增加5萬輛以上,換句話說,電動車的基礎設施佈建也將隨之增加。 為解決電動車普及,政府在
英飛凌與現代汽車合作 培育亞洲新創生態
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Infineon)近日宣布,將透過其所開設的創新實驗機構,分別與新加坡房地產商CapitaLand及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合作,目標是振興亞洲的新創企業與創新生態,專注於發展永續發展、未來移動、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工廠四大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和相關應用。 據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英飛淩近期宣布,將分別向Capita
離網社區成功引進電動車 供電怎麼來?
位於澳洲維多利亞州,100%離網(Off-grid)、僅靠太陽能和電池供電的社區Moora Moora,卻成功引進3輛電動車,究竟這個擁有30多個離網家庭的離網互助社區是如何做到的? 據The Driven報導,這得從Glen Morris於2003年左右加入Moora Moora,並成立SolarQuip說起,自那時Morris便倚賴太陽能與電池儲能安裝、分散式再生能源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