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驅動生技製藥業擴大導入工業4.0
雲端資料革命以及效率、彈性、可靠、快速製程的市場需求,驅動生命科學產業從實驗室到生產現場都已開始引進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生物特徵等工業4.0技術。 根據Technology Networks報導,為病患提供新藥的壓力愈來愈大,驅使電腦模擬(In silico modeling)與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解決方案迅速成為關鍵技術與日益普及,生命科學的
碳價比成新王道 Google Cloud結合AI推零碳解決方案
「現在的人才荒,卻也是人才潮。」Google Cloud台灣總經理謝良承這麼說。Google台灣針對近1,500位高階主管的「Google Cloud永續調查報告」指出,人才與 ESG 的關鍵議題已被視為組織的優先任務。謝良承表示ESG浪潮下,台灣企業過去重視性價比CP值(Cost Performance),現在要轉向碳價比(Carbon Performance)才是競爭下的生存關鍵。
基礎設施逐步到位 工業元宇宙率先起步
元宇宙大熱,但除了在娛樂和社交媒體上的應用潛力外,業界則是普遍看好應用於製造領域的「工業元宇宙」,相較消費市場反而更具有較大的剛性需求,且目前產業大廠數位化程度普遍高,加上已有工業物聯網、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等逐漸完善的基礎設施,工業元宇宙可望率先起步。 近年產業大肆討論元宇宙浪潮,然業界仍普遍認為,目前的元宇宙仍處於一個開始萌芽的階段,關鍵是是否能出現殺手級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跨業態5G示範產線出爐
機械業是台灣第三大兆元產業,產業推動智慧機械發展不遺餘力,在近年機械業者邁向數位轉型有成後,產業下一階段目標發展明確,預期接下來將大力從整機廠逐步串連至終端業者,逐步完善智慧機械生態系。 由台大發起,號召5所大學與15家業者共組5G產業大聯盟,希望將台灣兩大優勢產業機械業與資通訊產業擴大合作,藉由5G與資通訊技術強化機械業在售後服務的部分,聯盟也表示,未來初步會先透過漢翔、程
EC四流合而為一 嘉里大榮分享轉型3關鍵
身為台灣運輸物流服務業龍頭之一的嘉里大榮,向來以B2B物流配送為主要營運方向,隨宅經濟、COVID-19疫情推波助瀾下,發展出以鮮果為主的電商平台、全台唯一第三方醫藥物流,並購併科學城物流,積極擴張多角服務,從2016~2021年以來,營收每年大幅成長。 嘉里大榮2021年營收為新台幣130.3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5.6%。2021年第4季法說會上,嘉里大榮董事長
有訂單卻沒產能! 檢測流程自動化能解決七成缺工問題?
在終端消費需求增溫、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的持續擴展下,製造業景氣持續暢旺,然訂單雖滿滿,生產量能卻供不應求,製造業得跟時間賽跑,也讓近來業者對於自動化的導入意願升高。業者指出,目前製造業工廠中有七成的人力都集中於檢測流程,因此不論是因應更高效的產能,或是疫情之下缺工帶來的省思,將傳統人力檢測提升到自動化層面,絕對是目前產業最亟待升級與改善的部分。 迎接工業4.0與數位轉型的
後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大興 自動化設備商比技術再拚節能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問世後,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消費行為從線下轉到線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必須品的「物流」需求大興,其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更讓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搭上高速成長的順風車,扮演冷鏈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的業者,人人都是訂單滿手,且新詢問案量也十分驚人。 一位台灣上市櫃自動化設備供應商的中階主管指出,若拿疫情爆發
減碳只是開始 碳數據引爆製造業新商機
自歐盟2021年七月打響碳稅第一槍,企業節能意識轉趨主動,很顯然地2021年下半年製造業對於「減碳」二字已經滾瓜爛熟。而因應市場對於節能減碳的需求,2021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當中,所有關於能源管理、綠能相關的應用與解決方案,果不其然都成為業者駐足的焦點。 像是東元今年更以「低碳工廠」為名,動態展示高效節能馬達以及冷卻水塔的節能方案,透過轉換成IE4高效節能馬達與變
緯創醫學三大業務 2021表現一好二進步
緯創醫學自2016年成立以來,陸續在醫材代工、外骨骼機器人、智慧醫療等領域站穩腳根,成為三大主要業務。2021年將屆,緯創醫學在COVID-19疫情等大環境因素下,仍穩定踏出三大業務的步伐,展現具體成果。 DIGITIMES特別訪談緯創醫學三位重要人物,分別為緯創資通技術長暨緯創醫學總經理黃俊東、緯創醫學副總經理莊詔仁、緯創醫學智能醫療事業總監郭志峰,暢談緯創醫學在2021年
生策會、英特爾簽署合作意向書 促增台灣智慧醫療實力
為合力推進台灣智慧醫療發展,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楊泮池與英特爾(Intel)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2日簽署合作意向書,期加速育成解決方案,並給予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創新管道。 直至今日,全球醫療院所每日產出高達3TB資料,其成長幅度超過製造業、金融服務業甚至是媒體業,但其中卻僅有不到3%的資料能夠被完整分析並提出有意義、可行動的洞察。如同英特爾執行長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