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產業聚落與地利優勢 台中能成離岸風電產業重鎮?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造成的衝擊越來越嚴峻,如何減少碳排放也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自歐盟2021年打響碳關稅(CBAM)第一槍後,各國對於淨零碳排的行動也採取較以往更主動的作為,隨之帶動各國對於像是新能源車、綠能轉型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台灣在2022年3月正式公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其中能源轉型路徑明確規劃出,2050年離岸風電裝置量要達到40至55GW(百萬瓩)。台灣在
東立物流形塑智慧台北港 提升汽車港區物流效率
2018年中美掀起貿易戰、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新冠病毒衝擊各國、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這些過去難以預料的變數,不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整,也連帶影響物流體系。東立物流副總經理戴東泰指出,近幾年智慧化浪潮席捲各大產業,多數物流業者也開始透過先進科技提升作業效率,國際貿易競爭、疫情、戰爭則進一步加速產業的轉型進程,東立物流正在興建的「台北港智慧車輛產業園區」,就以科技力量與全新營運思維
5G部署剛起步 驅動垂直場域轉型才是最大影響
台灣近年在5G通訊的發展,在消費市場上各家品牌的5G手機傾巢而出,在應用層面5G也帶動新一波娛樂商機,包括雲端遊戲串流服務、賽事轉播等。不過產業人士認為,現在5G網路的部署才剛起步,但真正的價值是帶來數位轉型的力量,驅動垂直場域的轉型才是其最大的影響力。 鴻海研究院日前舉辦「NExT Forum」主題論壇,探討B5G/6G技術發展與趨勢,並聚焦智慧車聯網技術,以及探討低軌衛星
5G垂直應用客製需求大 驅動產業跨界分工新機遇
5G商轉邁入第三年,從2022年初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到甫於上月底結束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不約而同以5G作為核心主題,除此之外更意在詮釋5G在各產業具體的應用情境。全球5G垂直應用發展進入加速期,但值得關注的是,5G時代並不是單純象徵技術進化,更大意義在於構成全新跨產業互聯的網路基礎設施,不論導入或應用皆是系統化的發展,在產業端更形成分工互補的模式。換言之,如果
2022雲端趨勢有哪些重點? 混合雲、IaaS市場成長最強勁
2022年即將進入下半場,企業也持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台灣公有雲市場成長強勁,2025年產值上看新台幣830億元。AI新創愛卡拉(iKala)19日發布與IDC合作「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iKala觀察,在後疫情時代巨變的環境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也提升雲端運算服務市場需求,而未來包括像是混合雲及多雲布局、顧客關係優化,以及雲端資安等,也將會是未來企業評估上雲的三大重點。
小米智慧工廠第二代智慧生產線2023年底啟動
根據Pandaily報導,小米智慧工廠是基於5G與人工智慧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先進生產設施,小米日前宣布智慧工廠第二階段設施可望於2023年底進入量產,除了生產線之外,小米智慧工廠還負責新製程與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先期研究計畫、衡量標準製程產出的性能標竿。 小米智慧工廠第一階段設施位於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為實驗室等級工廠、佔地18,600平方公尺、具備一條全製程自動化生產線、為先進
產業數位轉型 AI已無可替代
政府資源投入對學研界乃至產業界都有引導作用。按照行政院當前政策,台灣未來幾年都將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深耕前瞻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導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AI)、5G應用,強化產業優勢。根據政府部門規劃,經濟部和科技部(計劃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將共同投入以AI為核心技術的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任務。 根據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的定義,A
抓住你的視野 魚缸AI化海科館看得到
經濟部技術處於Touch Taiwan 2022攜手友達、群創、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工研院等產研機構,發表應用不同場域的智慧顯示虛實融合系統、面板級先進製程驗證平台等35項應用,為智慧顯示產業注入新能量。 現場展出工研院研發的全球首創透明顯示車載虛實融合互動系統,可依乘客視線秀出導覽資訊,在飽覽窗外美景時,觀看導覽資訊也不容
培養「新黑金」 台機械業探尋半導體產業入場券
台灣機械業近年站在產業價值轉型的浪潮上,積極朝高附加價值市場邁進,希望藉此甩開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鎖定具有「本土優勢」的半導體產業。近年機械業頻頻向半導體產業招手,雙方展開比過往更密切的合作,半導體需求不墜,也帶動週邊產業跟著起飛,喊出設備國產化的目標,而這是否也讓台灣機械業有機會培育出「新黑金」,打造下一座綿延大肚山黃金六十公里的「護國群山」?
拿下歐美共享平台訂單 正崴以「輕型二輪車」搶攻市場
台灣自1990年代起便享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號,直至2002年,共有11間主要自行車零件廠,包括台廠、外商及中國台商在內,成立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A-Team),並在當時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導入豐田汽車(Toyota)自動化、即時生產(JIT)模式,促使台灣自行車產業朝向高值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打造如捷安特、美利達等國際知名品牌。 近年來,二輪車電動化及移動共享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