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不是唯一、減碳需有路徑 首屆零碳大學開班授課
「減碳」成為企業必修課,然大部分的企業實際狀況卻是連第一步都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就直言,有的中小企業提到減碳就認為買綠電即是做到碳中和,但其實這是錯誤想法,且不說綠電買不買得到,即便買到了,企業若無法真正從內部做到減量,也沒有透過創新塑造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作法無疑是挖東牆補西牆。 他強調,減碳一事需有方法論,路徑圖也一定要先勾勒出來,為此台灣企業數位
助下游業者減碳 中鋼導入AI智慧煉鋼
面臨未來碳中和的趨勢及挑戰,中鋼近年積極投入智慧製造,透過製程改善、精簡製程等計畫,進一步從上游材料端就力行減碳,以協助下游業者落實低碳轉型。先前已完成智慧高爐建置,近日軋鋼三廠冷軋智慧製造產線也完成建置。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表示,未來零碳挑戰不是個別產業的事,而將是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因此上下游必須共同面對。 鋼鐵業一向被視為排碳大戶,因此在碳市場機制上總被列為頭號對象。中鋼總
從數位到低碳重塑公司價值 數位長、永續長成企業新標配
自2020年爆發的COVID-19不僅造成供應鏈重構,至今仍對生活模式與經濟活動帶來很大的改變,與此同時,全球多國陸續宣布碳中和目標、歐盟更啟動碳關稅措施,時局的轉變讓企業必須培養更快的應變能力,轉型策略也因此成了後疫情時代企業成敗的關鍵。 但企業在轉型時刻,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資源調度」,事實上不論是數位轉型或低碳轉型,都無法從局部角度看待,也因此在面對當前時局的兩大議
碳稅遊戲規則怎麼玩?除了碳稅 還有這些你沒想過的隱形成本
歐盟2023年起開徵碳關稅,雖然目前還未正式上路,後續也還有三年緩衝期,但可以肯定的是,碳有價時代已然來臨。專家預期,未來各國政府都會陸續推出自家版本的碳關稅,台灣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是一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因此碳稅遊戲規則怎麼玩,企業心裡還是得先要有譜,包括將來碳稅具體該怎麼算?會衍生多少成本?不同於以往,除了產品既有成本外,未來企業也必須額外考量碳成本的計算。
避開碳風險 台達如何搶先一步制定內部碳定價?
低碳時代來臨,全球各國推動碳關稅將提升產業出口的碳成本負擔,成為企業的「碳風險」,而許多企業也早已意識到碳風險對企業營運影響深遠,因而紛紛開啟「內部碳定價」機制。業界認為,碳一旦有價,才會被納入企業經營決策中,成為減碳最大的驅動力。而在歐盟之後,近年成為節能減碳、ESG企業指標的台達,也率先宣布將「外部成本內部化」,落實內部碳定價為每噸300美元。 所謂內部碳定價(Inter
台物流載具電動化首見落地 新竹物流發展自駕物流車解決3問題
近年來氣候變化為全球關注議題,除了電動乘用車快速發展外,商用電動車需求也未受疫情影響,銷量反逆勢回溫。上述的商用車定義,為需至少4個輪子,用於運輸貨物或乘客超過3.5公噸的機動車輛。 目前各國皆已定出目標,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美國為例,1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目標,是2050年所有新的商用HDV成為零排放車輛(Zero Emission Vehicle ;ZEV),
台達推AMR無線充電系統 打造全自動智能物流
因應智慧工廠中愈來愈被廣泛採用的AGV、AMR應用,台達首次推出無線充電方案,並於近日2021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中亮相。該款無接觸式充電能夠達到93%的能源轉換效率,相較同類產品電能損耗降低至少20%,助力智能製造的最後一哩物流環節實現全自動無人化運作,同時達到綠色智能物流、實踐碳中和目標。 台達的無線充電系統MOOVair,主要針對目前廣泛應用於工廠、物流的工業用無人搬運
【Asia Venturing VI會後報導】亞洲引領全球科技創新 台灣也必不會缺席
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Tina Lin)與德國戴姆勒汽車集團(Daimler)前數位轉型總監以及aware_平台CAO潘賞世(Sascha Pallenberg)14日參與Anchor Taiwan與DIGITIMES主辦的Asia Venturing第六場座談會時指出,亞洲在全球科技創新上持續有重大貢獻,而台灣不管是在過去或在未來,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智造轉型強化台灣競爭力 國內外業者大秀肌肉
受到疫情推波助瀾,近年遠端作業及自動化需求持續提升,不僅催化全球企業數位轉型速度,同時也帶動龐大市場商機。為提供相關業者一個交流/採購的平台,Intelligent Asia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15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二館登場。副總統賴清德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面對後疫情時代變化、中美貿易戰與2050年碳中和等議題,最壞年代其實也是改變的年代,歡迎企業回台投資、海外資金匯回,政府將攜
豐田氫燃料堆高機 引領製造業達成碳中和
近年許多大型工廠與倉儲皆導入自主機器人或智慧設備作倉儲物料管理,和泰集團旗下子公司和泰豐田物料運搬整合日本豐田(Toyota)、電裝(Denso)、中國立鏢小黃人及台灣所羅門等品牌,提供倉儲自動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於台首次登場的豐田氫能堆高機,也提供碳中和下的物料運輸工具選擇。 和泰豐田物料運搬營業部課長董哲維表示,目前台灣新能源政策尚未設置完善,因此豐田氫能堆高機在台還未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