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大勢所趨 台廠積極卡位儲能市場
隨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幅提升,儲能系統成為能源轉型中發展綠電的重要產品,當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提高,對電網造成的影響亦愈趨明顯,各大廠為了兼顧綠能發展與電網的可靠度,近年不少傳產積極佈建儲能案場,台達電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喊出,在儲能市場上,「2022年就是倍數成長」。台達電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更指出,未來5年將會有1GW的建置需求。 台達電攜航太產
傳豐田攜比亞迪推3萬美元小型電動車 2022年搶中國車市
在電動車與電池等方面已進行合作的豐田汽車(Toyota)與比亞迪(BYD),再傳出將於2022年合作推出一款小型電動車,進入中國大陸車市。據稱價格會在3萬美元以下。 路透(Reuters)報導,4名消息人士透露,豐田將於2022年在中國推出一款小型電動車,並運用比亞迪的關鍵技術,以便製作出價格合理且空間舒適的電動車。 這款小型電動車將採用磷酸鐵鋰(LFP
CBAM旨在實踐排碳者付費 碳關稅恐衝擊台灣出口
近來亞太國家密切關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當國出口的影響,由於CBAM關係未來出口貿易。歐盟表示,CBAM初期以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為管制對象,同時以產品碳排為管制角度,於2023年開始申報,2026年1月正式上路實施。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表示,歐盟實施CBAM的目的分為三點,首先,避免碳洩漏;其次,改變全世界的行
超前部署創造碳中和商機 台達電、和泰、森崴能源轉型正加速
於11月15日掛牌上市的森崴能源,開發再生能源,同時跨足賣綠電,近年儲能需求增加,正往此布局,亦興建然電廠。森崴能源目前採多角化發展,以電廠建置工程為主要營運項目,其次提供節能服務與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設計開發,面對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需達到總發電20%,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表示,綠能政策與近零碳排對企業的影響大,每個企業要把碳中和當作商機,而不是危機,該超前部署能源轉型三部曲,自己先減碳
金融成氣候變遷改革核心 科技業如何接招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中,金融首次成為重要研討對象,顯示該產業在經濟轉向淨零(net zero)上扮演要角。會議不乏科技業高階主管與環境專家,與會者談論到私營部門如何幫助加快邁向淨零的過渡期,以及數據和綠色科技在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性。 據Finextra報導,Alphabet財務長Ruth Porat強調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而數據就是促進變革的動力。Po
台電彰化雲端資料中心 助精準掌握綠能發電預測
全球暖化趨勢嚴峻,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愈演愈烈,已經對人類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歐盟率先推動2050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目標,已有128個國家跟進,歐盟並預計2026年實施課徵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歐洲企業逐步推動購買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s),做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而採取的碳市場機制,全球製造供應鏈必須採取
得綠電者得天下?傳產、電動車、新創齊進儲能市場
由於極端氣候導致過去兩年全球災情不斷,各國政府展開愈趨嚴苛的能源政策,各大企業亦陸續公開表態加入RE100,承諾在一定時程之內達成100%再生能源目標。有鑑於此,蘋果(Apple)於2020年公布,將在203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緊接著矽谷幾大科技巨頭,包含亞馬遜(Amazon)、Google、微軟(Microsoft)也相繼響應,誓言於2050年前達標。 台灣方面,201
加拿大EV充電新創來台找合作 看好MIH、Gogoro
Electrum Charging Solution是一家提供端對端電動車(EV)電力基礎建設整合解決方案的加拿大新創,服務的對象包括企業、政府、公共事業、地產開發商以及汽車製造商。一開始該公司的業務僅是為電動車公司安裝用戶家中的充電裝置,現在已經轉型為系統整合商。DIGITIMES專訪該公司執行長Broderick (Brodie) Gunning,談該公司在北美與亞洲的EV生態系提供全方位解決
雲端資料中心耗能高 Google推碳排追蹤工具
Alphabet旗下Google將告知客戶其雲端使用碳排放相關數據,同時也將首次開放衛星影像以利環境分析,作為協助企業客戶追蹤並削減碳預算的一部分。 Google Cloud是在虛擬年度客戶大會上宣布上述新功能。Google提供的碳排追蹤工具可顯示客戶進行數據存儲時使用電力產生的相關碳排;此外,當發現有耗能的未使用雲端服務時,Google也會向客戶發出警告。事實上,微軟(Mi
量子運算創新應用 管理分散式能源
德國跨國能源公司E.ON與IBM Quantum合作,成為歐洲第一家使用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管理分散式能源系統(Decentralised Energy System)的公用事業公司。 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指出,隨著再生能源和分散式能源滲透率不斷提升,全球公用事業公司都致力於電網管理效率。 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