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CT永續綠戰隊成立 助企業ESG「健檢」
ESG風潮興起,落實淨零碳排不僅是企業的目標,也是政府積極想達成的里程碑。台灣微軟(Microsoft)在Microsoft GreenTech Day高峰論壇正式推出微軟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幫助業者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加速永續管理進程。與此同時,台灣微軟也宣布匯聚台灣夥伴成立台灣ICT永續綠戰隊,以資通訊產業力量,一起達成台灣2050淨零
智慧製造下半場 數位轉型如何接軌淨零趨勢?
製造業發展ESG、邁向淨零碳排成為近年產業努力目標。台灣中小企業面對現今少量多樣生產型態、急單產線變動等,如何運用新興科技,加速產業數位轉型,一直是近年產業熱議的焦點,但隨著全球加快淨零腳步,如何在數位轉型同時兼顧減碳節能,也成為產業能否接軌國際的關鍵。工研院因此建議,企業可從網路環境、生產設備、營運管理三面向著手,透過5G專網、工業物聯網、AI虛擬助理等強化企業淨零碳排競爭力。
火線話題:企業實現ESG(一):從客服維修開始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暖化,2050達到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共識。歐盟於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特定高碳排產業產品進口歐盟時,將依其碳含量徵收碳稅,定於2023年生效,並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未來不排除擴大至各個產業。 歐盟政策與台灣的關係 反觀台灣,產業結構是以出口導向的生產製造業為主,
新興科技助產業數位升級 遠傳治療轉型痛點有妙方
近年來,「數位先行」已成各產業發展與轉型的重要關鍵字,包括台灣傳統製造業在內,皆想一探數位轉型能否帶動產業轉型,進一步提升效能、降低成本、強化台廠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此,IDC於2021年底提出預估,認為直至2023年,全球將有超過52%的GDP來自於數位轉型及數位技術投資,而亞太地區則至少有約65%的GDP來自數位技術相關貢獻。 該驚人的成果也將帶動ICT產業大躍進。回頭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2】微軟以軟體賦能和投資氣候科技促減碳
經常與蘋果(Apple)競逐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寶座的微軟(Microsoft),是科技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微軟在ESG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優於產業平均表現。雖然微軟的事業體以軟體為主,卻也有涉及硬體產品如XBOX、Surface及雲端事業部所使用的伺服器等,因此其ESG策略方向,與其硬體供應鏈夥伴息息相關,也值得科技同業參考。 微軟已經連續5年
碳淨零學院課程開跑 企業積極培養綠色轉型人才
台灣碳淨零學院經過二個月甄選,20位來自半導體、製造業、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學員齊聚一堂,正式開始為期18個周末的碳淨零永續工程師學程。台灣碳淨零學院結合產官學共90名頂尖學者專家,推出長達216個小時的學程,目的是在2030年前培育出2,000名熟悉環境科技、財務分析、及跨國資源整合能力的碳淨零工程師,協助企業完成碳淨零路徑圖。 台灣碳淨零學院創辦人呂原一表示,碳淨零工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ESG策略的實踐為企業永續經營關鍵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是觀察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非財務」因素,了解其重要性的企業家把它看作是「投資」,不了解的則把它看作是「支出」。然而從近年ESG成為顯學,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認真實施的現象看來,由資本市場投資方與國際組織所引進的ESG浪潮,已經成為一股善為者可載之,而敷衍怠惰者恐被覆之的力量。 國際ESG評等機構標準不一,的確有爭議空間,但Tes
BCG: 全球淨零經濟4.5兆美元商機 台廠減碳可轉為競爭優勢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 2日在台北舉行的「供應鏈減碳大趨勢」記者會上表示,在歐盟2023年即將開徵碳稅,品牌商也要求供應鏈夥伴一起低碳轉型的情況下,運用人工智慧(AI)系統工具減碳為當務之急,而主要在產業鏈中上游的台灣廠商須積極因應,除了能提升本身營運效益、進取商機,更可避免被「淨零海嘯」淹沒。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強調,全球必須在2030年將碳排放減半,才有
【春節編輯精選】碳稅上路在即 企業面臨減碳壓力淘汰賽
2020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衝擊了全球產業,對國際產經、社會、民生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是在疫情管制和疫苗研發的進展下,終將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控制;然而,人類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帶來地球暖化的長期問題,才更是影響人類生命存續的重大挑戰。 全球溫暖化造成的影響不勝枚舉,大家熟知的情況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島嶼沈沒、沿海陸地退縮;全球惡劣氣候增加,不正常暴雨、乾旱、
助下游業者減碳 中鋼導入AI智慧煉鋼
面臨未來碳中和的趨勢及挑戰,中鋼近年積極投入智慧製造,透過製程改善、精簡製程等計畫,進一步從上游材料端就力行減碳,以協助下游業者落實低碳轉型。先前已完成智慧高爐建置,近日軋鋼三廠冷軋智慧製造產線也完成建置。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表示,未來零碳挑戰不是個別產業的事,而將是整體供應鏈的競爭,因此上下游必須共同面對。 鋼鐵業一向被視為排碳大戶,因此在碳市場機制上總被列為頭號對象。中鋼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