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大缺工元年?「機器換人」悄悄上演
在2020年全球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的影響下,零接觸的防疫需求刺激無人化的趨勢,而全球製造版圖的遷徙,也帶動新一波工廠建置與擴產需求,同時,5G技術的推波助瀾,致使市場對於自動化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當中尤以自主移動人(AMR)的表現最為搶眼。根據Interact Analysis與LogisticsIQ的市場研究指出,AMR市場近五年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並且預測未來五年內,AMR的市場安
台灣永續峰會睽違3年登場 恰逢大停電能源轉型成焦點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55%人口聚集於都會城市,城市的高速發展雖帶來繁榮,但也面臨各種挑戰,像是能源需求與交通量的增加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台灣西門子與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昨(3)日共同舉辦台灣永續峰會,探討全球大趨勢下刻不容緩的城市轉型與升級議題。 台灣永續峰會連續十年舉辦,持續關注城市永續發展議題,今(2022)年除邀請到德國模範智慧城市達姆施塔
產業低碳轉型 工業局輔導中小企業碳盤查能力
面對供應鏈產品碳中和,企業面臨減碳壓力,金管會宣布三月將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資本額達新台幣百億元的上市櫃及鋼鐵、水泥業共163家公司,2023年起須在年報中揭露碳排。不過,有別於大型上市櫃公司有人力、財力,工業局盤點目前約有19萬家中小企業,因供應鏈客戶端要求或CBAM,亟需建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為了協助企業因應國際淨零碳排趨勢、供應鏈產品碳中和、及歐盟碳
大企業拚ESG有成 中小企業如何跟上腳步?
面對全球環境的極端變化,企業在ESG的相關行動逐漸成為國際趨勢備受重視的課題,現在企業除了營收與獲利,還必須更加重視ESG等永續發展議題。不過業界觀察,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呈現「M型社會」現象,大企業拚ESG有成,但中小企業卻未必跟的上。不過即便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但專家認為,數位轉型也是一道解方,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不妨就順勢而為,將其視為永續發展策略的一環。 ESG一詞分
電廠起家顯優勢 源點、泓德:綠電與佔地是關鍵
「我們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針對台系充電營運業者在未來5~10年是否仍難轉虧為盈一問,源點科技(EVOASIS)董事鄭旭捷信誓旦旦地說,如同過去投資太陽能電廠,源點針對充電樁的投資是20年為一期,看中的是長遠效益。 在台灣諸多充電營運業者之中,源點科技、星舟快充可謂是綠能業界代表,前者主要股東包括太平洋綠能、陽光花園,後者其母企業則為具備電廠開發、建造及管理經驗的泓德
共享機車騎入社區! GoShare牽手潤泰新推共享移動解決方案
GoShare與台灣營建業龍頭潤泰創新聯手發表GoShare for Home與GoShare for Office兩大方案,計畫於潤泰創新位於新北市二重重劃區的精品旗艦住宅「五谷王建案」及南港區國際級智慧節能商辦「玉成企業總部大樓」導入數輛GoShare共享機車。 GoShare新事業總監姜家煒表示,共享電動機車服務與綠建築整合,為GoShare長期目標,此次合作將會拓寬住
電動車零件加工複雜化 國產高階工具機技術急起直追
五軸加工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可透過複合加工,將複雜的工件一次加工完成,使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提高,工具機業者看好其將是未來邁向工業4.0必備的加工設備。特別是因應電動車零組件加工型態將愈來愈複雜,連帶使工具機加工等級,不論從精度或速度都要跟著提升,在此情況下,工具機業者直言,台灣工具機業者未來應擺脫發展同質性高的泛用機種,朝向複合、五軸工具機的方向發展。 五軸加工從原有三軸加工發展
萬機聯網時代降臨 中小型智慧應用漸獲成果
機械產業在台灣提供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2021年產值約新台幣1.3兆元,年成長27%。經濟部表示,由於機械業有大量中小企業,工業局將協助、輔導業者升級智慧應用,預計2022年內可達到「萬機聯網」目標,讓台灣規模較小的機械業有智慧化設備後投入智慧化生產。為解決工業感測器國際進口比例達9成的問題,技術處已委託法人完成國產高階控制器,有超過30家工具機廠商導入。 外貿協會、機械公
全球充電樁基建潮 台灣市場準備好了嗎?
美國自2019年拜登上任後積極推動淨零碳排政策,其中針對車輛部分,規劃2030年後電動車於新售車的佔比須達50%。對此,紐約時報指出,充電樁不足將會是各國汽車電動化過程中的最大阻礙。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統計數據,204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破5億台大關,而屆時充電設備至少須達2.9億座,方能達到「電動車:充電樁」比例「2:1」的最小量需求。紐約時報認為,以現階段美國配
鴻海、臺醫光電、工研院 強強攜手搶攻精準健康及遠距醫療商機
數位化、網路化的發展趨勢為全球產業帶來改變,疫情的肆虐則加速了整體的進展。在成熟技術的支援下,生產製造、醫療照護均成了優先往智慧化、遠距化發展的產業指標。但智慧生產端有類似燈塔工廠的樣版場域可提供業者指引參考,而如何為遠距醫療照護產業提供類似的樣版,就成了產業發展上的重要關鍵。 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指出,數位健康市場包括資料分析、雲端運算及遠距病患監控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