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定義車輛趨勢成形 MIH發布Open EV Platform軟體平台
日前鴻海在2021科技日中,除了展示3款電動原型車,也透露將從事軟體相關的布局。7月才完成財團法人MIH EV研發院登記設立,8月開始正式運作的MIH聯盟,也在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會上發布Open EV Platform軟體平台。 MIH執行長鄭顯聰宣布與微軟(Microsoft)、Arm、趨勢科技等業者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充分展示
Blackberry IVY資深副總Sarah Tatsis專訪
加拿大公司BlackBerry和美國亞馬遜(Amazon)AWS在2020年底宣布合作開發汽車數據平台BlackBerry IVY。負責該計畫的資深副總裁Sarah Tatsis接受DIGITIMES專訪,分享其技術應用場景、對資訊安全保護的看法與未來願景。 問:能否分享一下兩家如此重量級的科技企業為何會決定一起合作的背景,以及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
電線桿的藍海商機:自動駕駛與AIoT應用
電線桿與電線在現代城市已成嫌惡設施,因此歐美先進國家已大規模地下化,但日本台灣這種地震颱風多的地方,電線地下化災害不下於瓦斯管氣爆,淹水時甚至難以修理,因此日本關西電力公司(Kansai Electric Power)提出維持電線桿並創造新用途的方式,例如自動駕駛或其他IoT應用的感測器安裝設備。 就像19世紀的汽車交通管理,需要交通號誌燈,21世紀的自動駕駛,汽車業也認為L
臺科大進軍智慧電動車領域 校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自從特斯拉推出全球首款具備自駕功能的車輛之後,隨即帶動新創、汽車產業等,紛紛投入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讓原本僅在電影中才有的情節,開始在人類的真實生活中上演。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市場銷售額可達420億美元,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翻倍成長。 由於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人機互動暨影像系統實驗室(Human-computer Interacti
阿里巴巴智慧物流布局有成 續壯大蠻驢軍團
智慧化應用廣泛,在電商產業亦然。近年來,許多電商業者皆積極部署智慧化應用,舉凡雅虎(Yahoo!)與Momo購物皆建置智慧倉儲系統,亞馬遜(Amazon)與阿里巴巴則積極開發智慧物流等,期盼借助新興科技提升營運與運送效率。 Prologis研究指出,未來3年機器人將能夠讓電商營運設施每平方英尺增加10~20%的營收。阿里巴巴集團自2015年開始鑽研自動駕駛技術,旗下達摩院於2
為升佈局智慧感測系統 搶佔全球電動車智能化商機
近年汽車電動智慧化及自動駕駛在產業間掀起浪潮,透過電動車智慧化落實「零傷亡」願景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為達此目標,需搭配高效能、高可靠度的先進智慧環周安全監測多元感測技術。 今(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的「2035 E-Mobilit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順應車輛產業C.A.S.E發展趨勢,將聚焦電能驅動、智能駕馭、聯網科技、人車
威剛工控發表DDR5工業級記憶體 驅動新世代高速運算
全球工業級嵌入式存儲領導品牌ADATA威剛科技(3260),正式發表DDR5工業級記憶體,以更優異的效能和技術,強力推動5G、邊緣運算、人工智慧、HPC高效能運算、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應用的發展。 根據研究機構Yole Developments指出,預計到2023年,DDR5記憶體的出貨量將超過DDR4,到2026年DDR5記憶體的銷量佔比將達到90%;這也說明了DDR5與未
監視器搭載智慧型CIS加快辨識速度
日廠KDDI子公司Soracom推出AI辨識速度提升50倍的小型監控攝影機,AI辨識速度提升的關鍵,在於採用了Sony集團子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的智慧型CMOS影像感測器(CIS)。 日經新聞(Nikkei)報導,Soracom透過與AI CIS搭配使用的小型監控攝影機,可在0.005秒內完成五品的辨識,達到與大型專用監控攝影機同旺的處
落實交通智慧化願景 成大高精地圖中心打造台灣自駕公路
自駕車是目前全球汽車與科技兩大產業的重點發展技術,透過各項感測、運算與自動化技術,實現無人駕駛願景。不過自駕車要安全且順利的上路,不能只靠車輛本身,還需搭配完整的基礎建設,因此行政院近期推動了「智慧自駕公路計畫」,並希望透過高精地圖與AI辨識技術的應用,加速台灣自駕車發展。 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王驥魁先介紹何為高精地圖。他指出,目前汽車導航系統所使用的地圖,其資訊與介
更耐操的無人物流車 工業區趴趴走也OK
范仁志/綜合外電 主力產品是機車及高爾夫球車的日本交通工具廠山葉發動機(Yamaha Motor),從工廠物流領域切入自動駕駛,在2021年9月1日宣布新事業,工地或廠區內無人電動車服務eve auto開始接受訂貨,預計2022年夏季連車與服務一起推出,預計2025年以前獲得500~1,000輛車的訂單。 這項服務由山葉與自本自動駕駛新創Tier IV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