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強化競爭力 廣納AI、創新與AIoT領域百位人才
為加速集團版圖擴張,深化電商、金融、賦能三大事業板塊布局,PChome網路家庭23日宣布,將擴大招聘AI核心技術、創新服務與AIoT智慧物流等三大核心領域專業人才,總計釋出上百職缺,做為創造電商新時代的重要根基。 儘管疫情導致實體通路營運受阻,取而代之的是電商平台業者的營運竄起,但礙於零件生產短缺、物流受阻導致部分商品供需失衡,同時電商競爭激烈,讓電商業者營運與獲利同受衝擊。
資安技能值落差逾6成組織破財 Fortinet提解方
網路資安品牌Fortinet近日發表《2022資安能力落差報告》,指出資安能力差距將帶給組織多重挑戰,包括資料和資金損失等,因此降低資安能力落差已成為企業管理層及極為關注的優先事項。同時,Fortinet建議企業可透過培訓和認證課程來教育員工,以降低資安技能差距。 Fortinet報告亦揭露資安能力落差所導致的多重風險,全球更有超過6成(64%)組織曾因此而遭遇營收損失或罰款
2022雲端趨勢有哪些重點? 混合雲、IaaS市場成長最強勁
2022年即將進入下半場,企業也持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台灣公有雲市場成長強勁,2025年產值上看新台幣830億元。AI新創愛卡拉(iKala)19日發布與IDC合作「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iKala觀察,在後疫情時代巨變的環境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也提升雲端運算服務市場需求,而未來包括像是混合雲及多雲布局、顧客關係優化,以及雲端資安等,也將會是未來企業評估上雲的三大重點。
資安攻擊事件年增率50% AWS:強化雲地混合安全部署
資料宛如新石油,也成為近年來駭客最主要的獲利方式。其中,資安勒索事件在雲地混合的複雜環境中尤為明顯。根據全球網路安全方案領導業者趨勢科技(Trend Micro)台灣資安事故調查團隊(Incident Response)近十年統計顯示,台灣資安勒索攻擊事件自2016年起不斷增加,2021年上半的年增率就達到50%。日前,亞馬遜(Amazon)AWS舉辦資安說明會,提出混合雲資安建議,並強調企業需要
Cybellum承襲以色列IDF血脈 推一站式車載資安解決方案
電動車是各國打造「運輸去碳化」不可或缺的元素,而資訊安全在汽車領域的重要性無庸置疑。隨著全球車廠將產品數位化,更需要擬定戰略來保護旗下汽車免遭受網路攻擊。為了協助車廠更有效率地找到合適的安全解決方案,總部位於以色列的車載資安公司Cybellum設計了獨家產品安全平台,確保車輛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網路安全。 Cybellum執行者兼共同創辦人Slava Bronfman將「永續
Google Cloud助資安 推出新軟體供應鏈及零信任服務
Google Cloud在年度資安高峰會上推出了多項資安相關最新服務,其中包括Assured Open Source Software(Assured OSS)、零信任安全產品BeyondCorp Enterprise Essentials,以及其他能讓企業客戶輕鬆採用Google Cloud資安功能的協助工具。 據TechCrunch報導,Assured OSS為企業與政府
車用資安產學對接 企業應以「精準資安」為目標
有鑒於連網車的普及使得汽車資訊安全風險急遽上升,以及歐盟針對車用資安規範於2022年7月開始進入強制實行階段,讓各車廠及其供應鏈對資安議題的重視拉至最高點。 針對聯網化趨勢帶來的資安衝擊,長期研究資安議題的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理事長范俊逸提出「精準資安」概念,建議企業可從理論、技術、法規、環境、成本、管理及效能等七大面向來進行資安需求檢驗及後續解決方案擬定
防範DDoS 加速採用零信任原則保護數位設施
疫情爆發促使雲端與遠距需求大增,但同時也帶來資安危機,包括惡意軟體、勒索軟體和DDoS的網路攻擊與日俱增,相對可用於發動這些攻擊的武器也急劇增加中。美商睿科網路(A10 Networks)研究顯示,2021年間DDoS攻擊武器已超過1,540萬之多,全球組織應重新評估其安全態勢的迫切性,採用零信任原則(Zero Trust Principles)不僅可以保護網路,還可以確保自己的網路不會被有心人士
火災救難、看顧工安都有「它」身影 SK海力士也考慮引進
配合南韓通過「重大災害處罰法」及企業ESG經營的趨勢,傳SK海力士(SK Hynix)有意於半導體工廠中導入安全管理用機器犬「Spot」,透過先進科技改善職場環境安全。 根據韓國經濟報導,SK海力士日前舉行智慧安全技術試演會,展示工廠安全服務機器犬Spot等科技。Spot由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收購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
雲端代工廠現身 台灣AI創新生態系萌芽
40年前政府主導台灣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技轉成立聯電、台積電,開創了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序幕。時至今日,AI幾乎已無所不在,台灣能不能在軟體與AI技術上也開創新的可能?科技部幾年前已經有了答案,在政策支持下,AI創新生態體系正在萌芽中。 政府幾年前提出「AI科研戰略」報告時提到,台灣有幾十年的資通訊研發與製造經驗,應該結合本土廠商的力量,建構出優異的超級電腦和雲端平台,讓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