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刺激深海電纜需求 再生能源產業網漸成形
離岸風力發電日益發展,市場對於高壓直流電纜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專家預估,有鑑於愈來愈多工程項目將在海底進行,海底高壓直流電纜需求,勢必在未來幾年內迅速起飛。 據Electronics360報導,近年受到電力使用量與長距離電力傳輸需求提升影響,有愈來愈多海底纜線都開始使用高壓直流電纜,高壓直流電纜工廠也紛紛擴大設備投資,並發展更有效率的技術,以因應需求增加。這樣的發展有助於海洋產
台灣綠能拚轉型 風機製造、輸電線路、運輸安裝需再加油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表示,當綠能深入更多產業時,也將大幅降低台灣對進口能源的依賴。預估台灣進口能源依存度可望從2021年的97.4%,降低到2050年的50%以下。 其次,未來歐盟等國的碳邊境機制,出口產品的碳足跡將受到各嚴格規範,可見台灣產業對於綠能的需求愈發迫切。為了滿足產業需求,台灣必須加把勁發展綠能。 賴清德指出,台灣擁有絕佳的天然風場優勢,全球前2
台泥躋身台灣首家EP100會員 強攻綠金產業鏈
能源轉型顯然成為近年全球不可擋的趨勢,各國陸續推出淨零碳排政策,加速綠電商機,包括創能、儲能、用能與節能產業,都被業者視為不容小覷的一環。 其中,離岸風電為產官極力合作的產業,據了解,2022年有4座開發商風場正積極施工,包含沃旭(Orsted)的大彰化風場、彰芳一期風場、海能風場以及允能風場等,預估2022年底台灣海峽離岸風機累計設置可達200座以上風力機,提供台灣更多再生
台灣綠能發展走出沙漠 2025成進攻國際市場關鍵時機
國際間朝淨零碳排發展的趨勢愈趨明確,但在眾人齊聲「喊燒」的階段,在台灣不論是政府或是產業界,都有志一同地認為明確政策規範的定義,為綠能發展的最重要基石。 台灣淨零4大策略+2大基礎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灣綠能在2016年之前,宛如一片沙漠,但政府在2022年3月公布2050淨
企業跟風喊淨零 小心把自己逼太緊
全球大至國家、小至企業或家庭,如今無不追求節能減碳,甚至淨零等目標,但在「理想」之前,還是有些無法避免的挑戰需要克服。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承諾在2035年,美國發電廠達成無碳發電,用風力或太陽能取代煤發電廠,並在2050年進一步禁止交通、暖氣等方面使用石化燃料,成為100%採用綠色能源的經濟體。歐盟(EU)則目標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為零的經
亞太電信5G垂直場域應用邁大步
5G垂直場域應用持續擴大,亞太電信14日宣布,將與交通部、台灣港務公司等攜手,推動「運用先進5G通訊與多元低軌衛星打造智慧安全永續港灣」計畫,藉此打造效率、安全、永續的智慧港灣。此計畫開始執行後,將以離岸風電重鎮台中港作為試驗場域。 全球對ESG議題的關注度持續提升,也讓如何結合5G、數位等科技推動港口智慧化,成為各國海港發展的重要趨勢。台中港為國際商港之一,也是全台最大離岸
大同攜手西門子能源淘綠金 布局從陽光迎向海風
機電大廠大同董事長王光祥日前確立了大同在既有核心業務外,將聚焦於綠能、儲能及電動車動力系統等綠金產業發展,為強化相關布局,大同與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宣布共同攜手合作,也將過往以太陽能為主的綠能版圖,進一步拓展至離岸風電領域。 大同指出,這次與西門子能源合作,主要是打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風力發電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將以西門子能源GIS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搭載
高雄港轉型 智慧數位科技助百年商港華麗蛻變
台灣位於亞洲航運樞紐,港口為貿易經商重要媒介。隨著產業發展與國際貿易興盛,往來台灣各大港口的船隻與日俱增。但也因為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以及需求的轉變,已經啟用超過百年的商港,也不得不邁入轉型。 台灣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表示,過去民眾對於港口的概念大多是「港務局」,而當時台灣以基隆、台中、高雄、花蓮等四大港務局為主。民國101年實施「政企分離」,上述四大港務局合併為「台
風電業新焦點:退役風電機如何再利用?
過去幾年全球各國政府致力推動能源轉型,帶動離岸風電產業蓬勃發展,隨著離岸風電裝置數量愈來愈多,未來退役風機的數量勢必也會激增,若沒找到妥善回收再利用的解決方案,將對環境造成龐大負擔,因此可回收風電機葉片將是風電產業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據CNBC報導,在全球大力推動潔淨能源的浪潮中,離岸風力發電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但現有的風電機葉片採用了難以回收的複合材料,退役後恐怕只能被埋
背靠產業聚落與地利優勢 台中能成離岸風電產業重鎮?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造成的衝擊越來越嚴峻,如何減少碳排放也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自歐盟2021年打響碳關稅(CBAM)第一槍後,各國對於淨零碳排的行動也採取較以往更主動的作為,隨之帶動各國對於像是新能源車、綠能轉型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台灣在2022年3月正式公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其中能源轉型路徑明確規劃出,2050年離岸風電裝置量要達到40至55GW(百萬瓩)。台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