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網穩定性堪慮 東元電機看好儲能市場
近期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性成了廣受矚目的焦點,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表示,解決缺電是政府課題,台灣不是缺電而是電網的穩定性堪慮,也因此儲能將成為剛性需求;特別是2025年後台灣離岸風電將進行併網,不穩定性還會增加,東元希望藉由清晰的規畫藍圖,積極爭取相關市場的發展。 邱純枝表示,節能、減排、智慧、自動是東元發展的願景,希望集合集團智慧生活事業部門,提出綠電、社區倉儲、生鮮採購、社
看準用電大戶減碳需求 陽光伏特家目標完成更多「三轉一」
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台灣再生能源產業如火如荼發展,其中太陽能、離岸風電為重要關鍵再生能源來源,能源產業新創業者陽光伏特家鎖定在太陽光電,透過台電電網,進行電能轉供,提供來自第一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電力給用戶。 事實上,陽光伏特家(綠點能創)於2015年7月成立,以期讓一般人能夠成為綠能出資參與者,於是創立在2016年6月「綠益共享」平台,完成台灣第一座由群眾出資的全民電
水下觀測新利器 KDDI推水下空中合體無人機
無人機無人車能透過無線電波,在人類視線範圍以外遙控,並回傳當地影像與其他感測器測得資料,有利於交通困難地點的探索與設備檢查,但能吸收電磁波的水下不能靠無線電波控制,就有問題,這不僅影響軍事應用,水庫水下設備、鑽油平台、離岸風電的建造檢修,同樣有問題。 因此KDDI在2021年12月公開相關技術成果,展出世界上首款(民用)水下觀測用無人機,這是在貨運無人機下攜帶水下無人潛艇,並
助攻能源轉型 台電V2G雙向回饋電池交換站成虛擬電廠
台灣朝智慧城市與能源轉型又跨出新一步。電動車市場持續擴大,台電看準電池交換站的成長潛力,與Gogoro攜手合作完成雙向饋電技術的驗證,在台電綜研所樹林所區建置了全球首座電動機車專用的V2G電池交換站。 未來結合電能管理系統可智慧排程充電,Gogoro電池交換站不但能為電動車充電,還可在必要時機接受即時調度、化身成虛擬電廠,將站內的電池儲能電量回傳,共同強化電網的穩定,讓電動車
讓綠電唾手可得 泓德能源攜起而行綠能打造充電生態圈
2016年創立並專注布局新能源事業的泓德能源宣布將於28日興櫃,總經理周仕昌指出,台灣綠電躉購費率(FIT)預計於2025年正式退場,將是繼2020年電力民營化之後最大轉變,未來綠電業者可透過智慧電力管理提供加值服務與台電競爭。周仕昌以台灣郵政與黑貓宅急便做比喻,前者雖提供較為優惠的價格方案,但後者更具彈性的收送貨機制,讓使用戶願為差異化服務買單。 泓德能源自2020年承接太
諾基亞衝刺淨零 2025年將使用100%再生能源
諾基亞(Nokia)宣布,到2025年將為旗下事業和設施提供100%再生能源,包括辦公室、研發實驗室和工廠,不僅是降低能源成本,同時也為了減少碳足跡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諾基亞還承諾了到2030年的長期目標,也就是將整體價值鏈的排放量減少50%,包含自身事業體的營運、產品使用、物流,以及總後裝配工廠。由於排放量有90
碳中和大勢所趨 台廠積極卡位儲能市場
隨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幅提升,儲能系統成為能源轉型中發展綠電的重要產品,當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提高,對電網造成的影響亦愈趨明顯,各大廠為了兼顧綠能發展與電網的可靠度,近年不少傳產積極佈建儲能案場,台達電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喊出,在儲能市場上,「2022年就是倍數成長」。台達電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更指出,未來5年將會有1GW的建置需求。 台達電攜航太產
超前部署創造碳中和商機 台達電、和泰、森崴能源轉型正加速
於11月15日掛牌上市的森崴能源,開發再生能源,同時跨足賣綠電,近年儲能需求增加,正往此布局,亦興建然電廠。森崴能源目前採多角化發展,以電廠建置工程為主要營運項目,其次提供節能服務與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的設計開發,面對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需達到總發電20%,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表示,綠能政策與近零碳排對企業的影響大,每個企業要把碳中和當作商機,而不是危機,該超前部署能源轉型三部曲,自己先減碳
台電彰化雲端資料中心 助精準掌握綠能發電預測
全球暖化趨勢嚴峻,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愈演愈烈,已經對人類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歐盟率先推動2050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目標,已有128個國家跟進,歐盟並預計2026年實施課徵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歐洲企業逐步推動購買碳配額(Carbon Allowances),做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而採取的碳市場機制,全球製造供應鏈必須採取
英首艘無人救難船 讓離岸傷員更易獲救
愛丁堡海上能源救生系統新創業者Zelim與船舶顧問公司Chartwell Marine合作,打造遠距操作救難船Survivor Class,改善傳統搜救方法難以適用於海上設施的困境,讓離岸能源產業的救援流程更加及時。 [video=www.youtube.com/embed/XFzFzO2bRSw] 據The Manufacturer報導,離岸愈遠就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