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醫護人員負擔 AI扮演核心關鍵
自從疫情爆發後,全球各地專家都在尋找阻斷病毒散播的方法,除了傳統戴口罩、勤洗手之外,保持實體距離被認為是有效方法之一,而無形中也改變傳統生活模式。 首先,為杜絕社區傳染的機率,不少企業選擇推動居家辦公方式,至今已成為多數員工習以為常的工作形式,未來虛實混合的工作模式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日常。其次,遠端工作對雇主來說,很難確保員工的工作效率不會受到負面影響。所幸感知科技、資訊傳輸
結合眼科醫師經驗 宏碁智醫VeriSee DR快速揪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享譽國際的台灣精品獎,是不少海外買家選購台灣產品的參考指標,耕耘智慧醫療有成的宏碁智醫,榮獲2021台灣精品獎,並將於10月1日參與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推動、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合辦的台灣精品「AI科技,智慧升級」線上記者會,爭取全球醫療市場的商機。 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日益成熟、應用範圍廣的AI技術,成為發展智慧醫療的最佳首選。目前常見應用模式,是將
台灣智慧醫療發展 張鴻仁:創造敢於做夢的價值!
蔡騰輝/台北 智慧醫療創業家們不斷提供創新價值,在既有流程中融入許多設計巧思,在推出驚艷醫療人員解決方案的同時,也令身體不適民眾感受到安心與溫暖。如此以病患為中心,卻同時保有科技與人文多重價值的服務,需要從醫療照顧服務核心價值著手,並在創新的同時顧及永續發展。 人均餘命持續拉長 數位醫療意在創造價值
建立智慧醫療東亞島鏈 台灣形塑群山聳立亞洲
蔡騰輝/台北 台灣擁有位居全球前三的醫療照顧服務品質與效率,同時半導體與資通訊(ICT)供應鏈運籌體系享譽國際,醫療與科技人才雙邊長年合作之下,台灣已有不少品質精良,且能確實解決醫療照顧臨床需求,並可滿足各方利害關係人的解決方案。 DIGITIMES電子時報訪問從健康、醫療、照護產業,到醫療器材開發、輔具研發,以及醫用耗材、診所、藥局、藥廠等醫藥生態系成
10年建立3大產品線 安盛生科利用智慧手機測COVID-19
蔡騰輝/台北 2012年成立,到2021年藉由手機就可以檢測COVID-19(新冠肺炎),安盛生科(iXensor)走過10個年頭,總經理暨共同創辦人陳彥宇表示,目前從傳染病、慢性病、婦女健康等3大產品線,全力協助建立台灣與美國等地數位健康應用生態。 各國疫情發展時程不一 但都需要檢測COVID-19
COVID-19後的隱形缺氧問題 高危出院居家檢測更重要
蔡騰輝/台北 上兩週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都破百人,使得前往採檢站和急診的民眾數量激增3~4倍。無論確診個案或是自覺有症狀的民眾,都擔憂自己會有隱形缺氧/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的狀況。目前民眾血氧(SpO2)的偵測與應對,在疫情前中後,都已能夠藉由醫療物聯網設備量測與相關配套措施提升安全與降低不安焦慮。
CADe、CADx、CAT種類多 食藥署定義AI醫材與加速上市
蔡騰輝/台北 台灣醫療器材從2021年5月1日開始,從藥事法改由醫療器材管理法管理。此外,5月7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成立智慧醫療器材專案辦公室,希望提升醫療器材開發商輔導量能、明確定義各種電腦輔助AI系統,進而促進台灣醫材創新與銷售管理。 接軌國際 TFDA 專案辦公室加快上市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