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用車也共享 可降低60%通勤及維護成本
雖然台灣疫情逐漸獲得掌握,旅遊及企業差旅需求復甦,但病毒的威脅仍不容小覷,如何安全、安心地通勤成為防疫新生活相當重要的一環,再加上減碳低碳已成為企業營運重要課題,為此,共享汽車平台Zipcar推出企業方案(Zipcar for Business,以下簡稱Z4B),有效協助企業降低60%通勤及維護成本,不僅可以提升效率,也可以將公司資源運用最大化。 隨著節能減碳趨勢興起,以及大
宇瞻攜手華碩雲端 工控資安落地導入封裝大廠
記憶體模組廠宇瞻與華碩子公司華碩雲端攜手合作,以OmniStor企業儲存雲整合宇瞻獨家專利CoreSnapshot秒速備份還原SSD韌體技術,提供IPC工控系統資安保護方案,並成功導入知名封裝大廠完成落地測試。 隨著疫情影響及5G、AIoT快速發展,推升遠距及智慧工廠雲端物聯多元應用,但網路駭客攻擊或無預警的系統當機狀況,也可能導致企業營運風險及損失事件,透過自動化解決方案將
5G垂直應用客製需求大 驅動產業跨界分工新機遇
5G商轉邁入第三年,從2022年初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到甫於上月底結束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不約而同以5G作為核心主題,除此之外更意在詮釋5G在各產業具體的應用情境。全球5G垂直應用發展進入加速期,但值得關注的是,5G時代並不是單純象徵技術進化,更大意義在於構成全新跨產業互聯的網路基礎設施,不論導入或應用皆是系統化的發展,在產業端更形成分工互補的模式。換言之,如果
AI、5G加速大數據分析 運算技術成發展關鍵
人工智慧(AI)與5G等科技加速了處理大數據與分析的速度,在晶片上加上AI功能的各式AIoT晶片與裝置需求大幅攀升,工研院指出,面對新一代晶片少量多樣與多元需求特性,傳統晶片設計模式將轉變為小晶片系統設計,或是走向微縮製程的路,才能解決龐大數據在高速運算過程中,兼顧運算效能且降低耗能,下世代記憶體技術也就成為發展關鍵。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因應整車智慧化
不讓一杆多用變災難 仁寶攜手新創示範5G智慧杆
遍佈城市各處的路燈智慧化後,轉而以智慧杆形式成為未來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礎建設,目前全球約有3.6億盞路燈,但具有聯網功能的智慧杆僅約720萬盞,市場也預期到2028年時,全球將有超過9,000萬盞智慧杆,龐大商機吸引全球業者競逐,台灣也不例外。包括積極投入5G專網發展的仁寶,也瞄準智慧杆商機,近日仁寶也在COMPUTEX 2022上對外公開最新成果,將攜手能源管理新創公司思納捷在高雄亞灣區打造標準
用「智造」應對缺工 友達數位首創無塵室清潔機器人
友達旗下子公司友達數位,將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首次展出台灣首創的Class100無塵室清潔機器人,藉此因應全球缺工浪潮,友達數位指出,人機協作不僅能減輕人力負擔,同時也將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動能。 友達數位以自動化及智慧化為研發主軸,投入協作機器人的開發與運用,推出Class100無塵室清潔機器人,具專利黏塵清潔技術,搭配智慧清潔路徑規劃,可實
PChome強化競爭力 廣納AI、創新與AIoT領域百位人才
為加速集團版圖擴張,深化電商、金融、賦能三大事業板塊布局,PChome網路家庭23日宣布,將擴大招聘AI核心技術、創新服務與AIoT智慧物流等三大核心領域專業人才,總計釋出上百職缺,做為創造電商新時代的重要根基。 儘管疫情導致實體通路營運受阻,取而代之的是電商平台業者的營運竄起,但礙於零件生產短缺、物流受阻導致部分商品供需失衡,同時電商競爭激烈,讓電商業者營運與獲利同受衝擊。
導入XaaS 2.0經營新思維 因應供應鏈碳管理趨勢
「供應鏈脫碳」是企業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關鍵。台灣一向以出口導向為主,面對國際的減碳趨勢,透過中心廠對供應鏈碳管理上的積極作為,企業是否有效鑑別供應鏈上的ESG風險並提前因應管理,將直接衝擊企業自身營運績效。勤業眾信風險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李介文建議,企業應轉換為「XaaS 2.0」 ,即「 Everything as a Sustainability Service」新思維,來推動自身乃至於供應鏈
抓住AI能源規劃商機 思納捷完成1億募資
全球減碳壓力加劇,企業對於能源規劃的需求也大增,相關商機跟著起飛。以雲端AI能源總管起家的新創思納捷科技12日宣布,完成新台幣1億元募資。看好當前全球力行減碳與能源轉型,各行各業在能源管理上的需求只增無減,此輪資金未來將強化其在能源管理平台的服務並推展人工智慧等應用。 據悉,此次募資是由華新麗華子公司華新電通領投,以及東元電機旗下東安投資、藍濤亞洲旗下基金濤略資本、與華鎂鑫科
雲端代工廠現身 台灣AI創新生態系萌芽
40年前政府主導台灣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技轉成立聯電、台積電,開創了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序幕。時至今日,AI幾乎已無所不在,台灣能不能在軟體與AI技術上也開創新的可能?科技部幾年前已經有了答案,在政策支持下,AI創新生態體系正在萌芽中。 政府幾年前提出「AI科研戰略」報告時提到,台灣有幾十年的資通訊研發與製造經驗,應該結合本土廠商的力量,建構出優異的超級電腦和雲端平台,讓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