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資訊系統整合與應用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臺大醫院資訊系統整合與應用

  • DIGITIMES企劃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 譚慶鼎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 譚慶鼎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暨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譚慶鼎醫師提到,台大醫院期望以醫療資訊化來提升安全及效率,進而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以及促進研發。並以門診檢驗系統的再造與自動化,對多重抗藥菌株的全院自動化監測,以及遠距照護資訊整合等三大應用做說明。

檢驗再造與自動化 半折檢驗百倍奉還

台大醫院一年檢體量超過380萬,一天光抽血有2,000人次。傳統門診╱檢驗流程使整個院區的病患陷入像百貨公司人山人海的情況,為了縮減漫長等待的檢驗時間,譚慶鼎指出,台大醫院已積極完成檢驗系統的再造與自動化。

目前臺大醫院檢驗室檢驗資訊系統(LIS)的特點,除了符合國際檢驗資料標準(LOINC)外,還可跟護理資訊系統(NIS)結合,從醫師開立、護理師做完檢驗後,相關檢驗記錄自動產生並記錄於報告內,同時更已能跟ISO接軌,成果跨越管理者、分院、其它醫院、研究單位、用藥時機、供應商、急診、護理站、抽血櫃台、單位整合與臨床醫師等。

台大醫院考量到跨院區、其它醫院甚至推廣到中國大陸的需要,系統基礎建設上採取高延展性,每份檢體都具備檢體生命週期,能完整的追蹤與管理。護理採驗整合,能訊息互通並減少錯誤採驗。系統溝通與支援,支援多系統介接以提高系統整合價值。耗用庫存管理。大幅減少庫存成本並增加經營績效。

門診導入自動報到機,則讓門診報到時間從過去35分鐘減少到10分鐘;護理師進行檢體採集時導入條碼(Barcode),以及從前端檢體簽收、離心、拔蓋、分裝、分類,到無人搬運車定時、定點運送的流程改善。整個採檢流程從舊門診的16個流程步驟,縮減到僅8個步驟。每人抽血報告時間從40分鐘減至15分鐘。例行性生化檢驗報告三小時內完成,急診急件於40分鐘內完成。目前同步整合7個院區、13個檢驗部門、20個護理站導入這個檢驗自動化流程。也有多餘的夜間檢驗產能,來為幫其它醫院做檢驗。

整合資料探勘全院感控監測 醫囑隔離制菌機先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對抗藥性細菌的管控,已成為全球醫療界重大議題。過去是靠人來執行感控監測,譚慶鼎指出,台大醫院則是透過全方位整合式感控監測系統,從每位病患的住院記錄、醫療護理記錄、藥物記錄、處置醫令、診斷、檢驗報告到病人基本資料,在鍵入電子病歷進入資料庫時,希望能藉由個案預測系統的資料探勘(Data mining),檢驗報告追加抗藥性微生物檢測,經電腦蒐集採樣與品管指標,發現值得關切、警示案件時,則轉至感染管制師進一步判讀。另一方面也納入進出醫院的工作人員管控;當有異常警示時會連線通報院長室、品管中心、臨床同仁、安全衛生室,以及衛生局、疾病管制局等。

導入多重抗藥性菌株(Multi-Drug Resist Object,MDRO)自動化檢測後,可協助感控人員快速判讀,有哪幾種病菌可能在哪個樓層、病房裡出現群聚感染。2008年導入評估階段,偵測正確率提升到100%,經系統提醒醫師開立隔離醫囑比例提升到25.4%;到2013年隔離醫囑開立比例提升到82.2±0.5%,時間延遲也縮減至18.1±26.6小時。這套系統屬於輔助性質,反應警示狀況後仍需借助醫護人員的果斷的隔離步驟,來抑制抗藥菌株的群聚感染的現象。

遠距照護24小時關懷

譚慶鼎指出,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能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傷口病患,提供做24小時不間斷的居家生理數值的監控。目前編制9個個案管理師,4名心臟科主治醫師。截至2013年5月底,收案1,040個,每日線上人數超過170人,上線資料人次超過110萬,並於2012年獲得SNQ國家品質認證。

在病患端的遠端監控設備,有血壓計、血糖計、血氧計、心電圖計等。遠距照護系統整合了資訊管理系統、個案即時傳輸管理系統、個管師交班系統與個案居家系統。在心電圖自動判讀上,無論APC與VPC,或竇性心跳過緩╱過快(Sinus Bradycardia/ Tachycardia)的辨識率相當高。可對病患的上傳生理數值客製化,自動輸出月報並與醫院電子病歷連接。

傷口管理系統則藉由照片回傳方式,經醫師評估後發門診或急診通知回院處理。目前在血壓與血糖控制與遠距照護成效,血壓能在1~6個月之間改善,血糖值在1~3個月之間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