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交通落實偏鄉行的正義 交通部全面布局縮短城鄉落差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Event

以智慧交通落實偏鄉行的正義 交通部全面布局縮短城鄉落差

  • 尤嘉禾台北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及管理資訊中心主任王穆衡指出,偏鄉交通政策,必須結合科技與在地生態系,讓運輸服務更安全、更便利。DIGITIMES攝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及管理資訊中心主任王穆衡指出,偏鄉交通政策,必須結合科技與在地生態系,讓運輸服務更安全、更便利。DIGITIMES攝

扮演城際建設動脈的交通運輸,向來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建設,近年來智慧化在各類產業掀起浪潮,智慧化成為各縣市政府的施政重點。

執掌國內交通政策的交通部則早已布局多年,2017年著手推動的第一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已在2020年完成,2021年開始的第二期計畫緊接著上路,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王穆衡指出,第二期將著重落地應用,讓我國民眾享受智慧交通帶來的安全與便利。

王穆衡主任表示,智慧交通一詞尚未出現時,交通領域的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架構早已問世多年,ITS概念的定義是將資通訊與感測技術帶入人、車、路系統,透過即時資訊的提供,強化運輸系統的安全性、便利性與舒適性,並提升運輸效率、解決擁擠的交通問題。之後智慧化趨勢興起,將應用與生活結合。

政策布局  帶動產業升級

雖然ITS概念已問世多年,不過之前的發展並未如產業預期順遂,王穆衡主任認為主因出在之前都僅有片段、點狀的推動,在沒有政府的奧援下,僅靠業者自發性的研發與推展,市場氛圍難以形成。

直到2017年第一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上路,台灣有了連續性的政策與大量預算,民間企業逐漸看見商機已可預期,紛紛投入發展,在產官學研各界的攜手下,台灣的智慧交通過去幾年已有豐碩成果。

「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推動4年來,建構了交通行動服務、機車車聯網、智慧廊道、自駕車車聯網、整合式智慧交通管理及偏鄉公共運輸平台,國內市場因此快速蓬勃發展,並連續4年在智慧運輸世界大會(ITS World Congress)拿下豐碩獎項。

2021年啟動的第二期計畫,則延續第一期成果,將因應5G浪潮,提供各種先進技術的研發和落地測試場域,擴大與國內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建構智慧交通垂直產業生態鏈,讓產業觸角延伸至海外市場。

王穆衡主任認為,台灣科技產業過去以代工製造為主,雖累積了雄厚的技術能量,但市場價值長期被低估,導致出現「毛三到四」這類狀況。進入智慧化年代後,產業環境丕變,民眾對各類型場域的智慧化需求浮現,政府的政策支援到位,再加上業者本身的技術能力,三者合一,產業生態系於焉形成。除了生態系之外,他認為台灣在智慧交通還有地域環境的優勢。

他指出台灣的面積不大、環境類型多元,有平原、高山與密布的河川,人口聚落部分則同時有城市與鄉村且交通基礎建設完善,在此環境下,台灣成為智慧交通的絕佳試驗場域,業者可將過去累積的技術與各種創意結合,在國內的特定場域著手試行解決方案,再將已有應用成果的設備、系統、服務模式輸出至海外市場,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改善過去低毛利問題。

除了協助企業產業升級外,對國家來說,發展智慧交通的另一必要性是這幾年各國力推的碳淨零排放目標。王穆衡主任指出,智慧交通系統要成形,智慧道路是重中之重,對自動駕駛來說,即便運算與控制能力再強、再即時,也無法100%的因應各種突如其來狀況,因此車載系統必須與路上的各種智慧化設備緊密連結,方能確保行車的安全與便利。至於智慧道路對減碳的益處,目前汽車所排放的甲烷佔全球總量1/4,如能有效控制將對環境保護大有助益。

如前所述,智慧交通現已與生活結合,試想以下情境:阿福打開手機網頁查看智慧道路的各種服務選項,看到平常通勤往返的道路正在翻修,通勤者決定今天行駛另一條車流量相對較少的道路,不但節省通勤時間,更可減少車輛起停時的碳排放量;又或看到下午降雨機率高達70%,要上班的小明則可點選進入MaaS(交通行動服務)平台,搭乘將在5分鐘後到巷口站牌的直達公車,同時也已完成回程的多元化計程車預約,自由選擇最合適的大眾運輸工具組合,在便利的同時達到減碳目標。

王穆衡主任指出,多數民眾認為MaaS只是單純的App,但此平台真正的價值在於提供完整的交通數據,讓民眾藉此做出理性判斷,另外此平台也可進一步延伸出多種應用,例如將選擇最佳化路徑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化為碳權具體呈現在平台上,無論是企業或個人未來都可交易碳權,透過此類型具體化的誘因,讓民眾樂於使用智慧交通系統。

偏鄉智行 讓智慧科技成為最好幫手

在節能減碳之外,建構智慧交通的另一必要性是促進偏鄉「行的正義」,這也是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上任後的重點政策。王穆衡主任指出,偏鄉議題看似與科技顧問室無關,但如果沒有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智慧交通很容易淪為「為科技而科技」,絕大多數建設都在城市中,結果就是科技推廣反而擴大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

因此他從第一期智慧運輸計畫就認為應秉持交通部的偏鄉交通政策,並在王國材部長的支持下,挹注相關資源進入偏鄉,透過科技與在地生態系的結合,提供可行且合適的運輸服務。

以近幾年偏鄉民眾最常使用的幸福巴士、幸福小黃與噗噗共乘等服務為例,偏鄉的公車班次不多,民眾出入多搭乘在地自用車輛,此類車輛雖沒有計程車執照,但卻是偏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對此交通部協助當地非營利組織,如教會或社區發展協會整合在地自用車等多元服務在地人,並鬆綁法令使其合規。

法規鬆綁後,另一個問題在於投入資源,目前政府不同部會包括教育部、衛福部與交通部均各有自己的資源,甚至民間的公益力量也想參與,但相關資源卻無法整合。因此,科顧室推動建置噗噗共乘服務平台,整合各界資源,降低民眾車資負擔並提升車輛使用率。

王穆衡主任表示,最好的科技應用服務並非彰顯設備或系統效能,是將技術藏身在平台之後,在民眾面前這僅是方便好用的設備,例如該平台引進區塊鏈技術成果,其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具公信力的特點,讓不同部會的每一塊錢都能清楚知道流向,也讓更多企業不必害怕愛心遭濫用,更願意投注資源履行CSR,形成更好的正向循環。

而到目前為止,此便利易用的平台已超過10萬使用人次,在都會區可能不到一天的用量,卻是偏鄉地區客運路線一年都達不到的標準。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攜手合作下,此數字將持續往上提升,王穆衡主任指出,此數字的意義並不僅止於運輸搭乘人數,更重要的是讓城鄉之間的資源可以輕易流動共享,例如在這兩年的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就透過噗噗共乘平台,快速抵達偏鄉施打疫苗或提供醫療救治,隨著平台功能的完整,未來各種服務也會逐步到位,交通部將一秉初衷擴大普及,落實偏鄉行的正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