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台灣是「天選之島」

1971年,英特爾(Intel)推出型號為4004的微處理器,我認為那是微電腦時代的開端,而台灣在不久之後推動的RCA計畫,培養了台灣第一代的產業菁英,我常說,那個時代的英雄是成群結隊而來。

他們成為台積電、聯電、華邦、旺宏、聯發科、台灣光罩這些知名半導體業的創辦人,也在IC設計、封測、光罩等不同的領域共建一個綿密、有效率的產業生態系。

1980年代,以宏碁、神通為首的個人電腦產業開始開枝散葉,演化自計算器的仁寶、廣達、英業達也不多讓,而1992年康柏降價,原本認為將會受到重擊的台灣IBM相容電腦業,卻成了全球最重要的供應來源。

1995~2000年的大搬遷潮,台系NB廠從東莞、深圳往長三角、成都與重慶移動的過程,也是產業變革的經典。台灣產業沒有被弱化,反倒借力使力,達到今天將近1兆美元的規模。

過去半個世紀的成就,有台灣人的努力,也有很多先天的優勢與許多僥倖。1970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與美日斷交,嬰兒潮世代大量湧進社會,在那個沒有工研院、科學園區的時代,蔡明介、宋恭源等台灣第一代的創業家都在高雄加工出口區工作。

伴隨嬰兒潮而來的還有石油危機、通貨膨脹,但半導體產業的萌芽,無疑是給台灣帶來一絲希望。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半導體、ICT供應鏈與龐大的運籌體系(空運),共同建構了一個保護台灣的天然屏障。

從PC、手機、物聯網到電動車,都帶給半導體源源不斷的商機,但下一個階段台灣還可以如此幸運嗎?

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至2019年川普發動美中貿易大戰之前,這10年可以說是中國的「黃金十年」。智慧型手機的大潮,帶動了智慧應用與行動商機,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最多時佔有全球的4分之1,是少數能與美系獨角獸抗衡的重量級大國。

相較於中國意氣風發,台系廠商卻在美中壓力下不知如何是好?

2019年2月,川普政府在白宮網頁貼出美國要掌握「5G、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先進製造」的競爭優勢。2021年拜登接任之後,在白宮再度宣示,美國要有意義地掌握半導體、車用電池、藥品、稀土的供應鏈。

美國的宣示是向中國下戰帖,但從台灣的角度觀察,既有危機,也有商機。

「商機」在於全世界的供應鏈一分為二,崛起的紅色供應鏈被關在中國,台灣成為最重要的選項;「危機」則是在於全球化的美好時代飄然遠去,去全球化的過程,將疊加經營成本,及台灣面對國際局勢的因應能力。

下一個時代的英雄,也會成群結隊而來,還是美好的仗打過了,我們順其自然,甚至吃老本、過好日子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