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2024年產業展望系列之2:2023年台灣ICT產業的成果彙整

2022 vs. 2023台灣ICT上市櫃公司營收

2023年,台灣940多家上市櫃電子公司的總營收為8,330億美元,比2022年的9,530億美元衰退12.6%。這個數字明顯地反映了全球ICT產業在2023年的掙扎。針對2024年前景,多數懂得自我鼓舞的電子業都說,2024年將會緩步回升,但實際的狀況是不僅回溫的腳步比預期慢,且有很大的差異。

在各大主力產業中,以量產為主的組裝業貢獻了4,366億美元的產值,半導體則以1,578億美元排名第二。這兩大產業在2023年都受到景氣低谷的影響而出現負成長,不過台灣的電子業本就依循全球景氣循環運作,偶爾的低谷,其實不該拿來說三道四。

倒是2024年成長動能,可能一部分來自NB、手機兩大產業能否跳脫下滑的曲線。其次,人工智慧(AI)相關功能在手機、NB高階機種,是否真正內化為成長的動能。

根據櫃臺買賣中心(OTC)提供資料,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市值,上市公司佔91%、上櫃公司佔9%。但在所有上市櫃公司中,規模較小的上櫃企業以平均24.4%的毛利,超越上市電子公司的15.5%毛利,而平均營益率也以9.1%超越上市電子公司的7.4%。

我們也注意到,鴻海與電子五哥的毛利有上揚的趨勢,這六家企業的營收,加上台積電的693億美元,正好是台灣所有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的一半。

很顯然,這六家公司在2023年仍然繳出不錯的成績,這是「應用驅動」的商機背後,台商從單純量產,進入到多樣又可量產的新時代時,可以掌握更多的附加價值所致。

但更進一步探討電子業附加價值結構轉變時,跑在前面的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正在演繹一個不同的劇本。三星在電視、手機的品牌價值已經是強弩之末。LG則宣稱不再是單純的產品公司,「系統整合服務」才是集團的營運重心。

而2023年中,台灣的文曄以38億美元的價格購併加拿大的Future Electronics,成就了新的事業格局。文曄以亞洲為重心,但Future擅長歐美、汽車與網通產品,兩者高度互補,這在「區域生產」的新格局中,代表了時代轉折的意義。

如果南韓的品牌商改弦更張,台灣的零件通路商多元布局,相信已經在市場上穩坐龍頭地位多年的聯強,也不會靜待時代的改變。

2023年底時,台灣上市櫃企業的總市值大約在1.85兆美元上下,其中電子業的貢獻值接近3分之2,大致符合社會與資本市場對台灣電子業的理解,以及台灣電子業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扮演角色,因此衡量台灣的經濟是否良性的成長,當然跟電子業的興衰息息相關。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