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ADI

2024年產業展望系列之6:與台灣息息相關的經濟發展節點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我根據IMF對全球GDP的統計,探索1950年後東亞四強能後來居上的關鍵。我選擇了1950、1980、2009與2019、2023年這五個年度當成節點,逐一探索我們經歷過的世紀與世界。

1950年那一年,全球GDP總量為4.2兆美元,也就是在20世紀前半葉,全球經濟擴張了3.4兆美元。1950年之後的戰後嬰兒潮,帶給社會沈重的壓力,但也帶來足夠的勞動力。世界從勞動力、效率、分工上取得明顯的進展。

從1950~1980年的30年當中,全球GDP從4.2兆美元增加到11.3兆美元,這30年7.1兆美元的成長已經大幅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但整個世界真正的良性擴張期,則非1980~2009年這30年莫屬。

我們得知道全球GDP的總量從1980年的11.3兆美元暴增到2009年的60.9兆美元,這將近50兆美元的成長背後代表什麼意義?哪些是關鍵的推動因素,對於下一個世代的世界有何意義,那就更值得玩味了!

從1950年代的國共戰爭、韓戰之後,全世界是美國人獨霸的武林,美元主導了全球的交易,並且奠定了以知識技術先行,以法規為基礎,並以智財權、軍事力量為後盾的交易體系。自信滿滿的美國人訂定了全球的遊戲規則,全世界也在美國模式的框架中,尋找最佳的定位與機會。

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在通貨膨脹、成本激增的壓力下,歐美公司開始將勞力密集的工作交給亞洲具有優質勞動力、秩序井然的日本與四小龍。

當時日本由長期執政的自民黨領銜,而四小龍除英國殖民的香港之外,都還在威權政府的領導下,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如工研院、資策會、中經院;南韓的國家科學研究院等)提供了良善的政策與技術支援,讓東亞新興國家與歐美國家的需求,以及不斷出現的黑科技無縫接軌。

主導全球經濟的美式資本主義席捲全球,抓住第一波機會的是日本,然後是以雁行理論跟進的四小龍。在戰後復興、國家重建的企圖心激勵下,擁有人力素質與傑出的經濟政策推動力,日本在1960與1970年代就成為全球的典範,甚至在1980年代喊出「日本第一」的口號。緊跟在後的四小龍不遑多讓,與經濟同步發展的科技,更出現令人炫目的偉大成就。

全世界能夠「彎道超車」的國家,絕無僅有。回顧過去70多年的發展歷史,除了城邦國家的新加坡之外,後來居上的例子只有東亞四國。那麼在未來10年、20年,還會有新興國家搭上科技的列車成為新典範嗎?台、韓,甚至經濟規模更大的中、日兩國應如何觀察世局的演化,務實的理解興革之道。

我們從經濟成長的數據與科技產業演化的經驗中,找到寡佔、高附加價值、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成功關鍵,這些要素都是判讀未來區域分工或分散型生產體系的蛛絲馬跡,但東協南亞,或中南美洲的新興國家可以跟上腳步嗎?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