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AI是軟體還是硬體?

AI的應用主要是靠軟體,所以應該「以軟帶硬」而不只是強調軟硬整合,更不能固守傳統的硬體思維。(圖片來源:Pixabay)

連續三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行政院2017年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今天下午落幕,主軸是AI與晶片。長官已經做了“明智”的結論,要全力發展AI與軟體,並且宣示在特定應用領域把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的決心。然而挑戰卻才要開始:站在瞭望台的船長快速下了指示,但是船艙裡的大副與輪機長還要討論,到底要把大船轉往哪裡?急轉還是慢轉?還是,先打打方向燈就好,看看乘客的反應?

文漢第一天早上在Keynote Speech中重申「得軟體者得天下、大膽選題、文化決定造化」等觀點,企圖改變政府與硬體大廠根深蒂固的思維。在第二天下午的會議中,矽谷回來的幾個年輕人也強調AI的應用主要是靠軟體,所以應該「以軟帶硬」而不只是強調軟硬整合(軟體附屬於硬體),更不能固守傳統的硬體思維。然而在場也有資深的硬體大廠負責人對台灣將投資發展AI不以為然,強調台灣還是要守住硬體製造的產業,不必一窩蜂地投入AI的前瞻研究:「我們使用AI就好,不必做AI。」「我們的機會在硬體,政府應該幫我們開拓市場。」「轉型是製造到行銷,不是硬體到軟體。」這樣的言論雖然大家可以理解,但顯然與新一代從事AI的年輕人不同調,於是在場的年輕人在充滿硬體思維的場合中選擇默默離席,也不參與辯論。

當然大家知道浮沈幾十年,命運多舛的AI最近揚眉吐氣,帶給大家新希望,主要的貢獻多來自於從事軟體的人,他們使用雲端科技與大數據證實了深度學習與深度神經網路模型的確可以解決許多重要問題,開拓了機器協助人類的更廣大空間。這個空間視野展開以後,做硬體的人其實有了許多嶄新的機會,但要看得清楚也是要下功夫做研究的。金融海嘯之後硬體產業多在苦撐,IOT一再跳票,其實應該要感謝軟體走在前面作各種嘗試,掀開了桃花源的面紗。要耕耘桃花源如果沒有高效能與極高能源效率的硬體將是徒勞無功的,但是要尊敬軟體,讓軟體走在前面當千里眼與順風耳,硬體當個耳聰目明的耕牛,何樂不為?

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贏得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冠軍。台大電機系1981年畢業,獲加大聖塔芭芭拉分校電機電腦博士。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曾兼電機系主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學術副校長等職,現為清華特聘講座教授。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及資訊與通訊研究所,2013年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最高榮譽—卓越創新研究機構獎,2014年歸建清華大學,2019年借調成功大學擔任副校長。曾獲IEEE Fellow、電機工程學會電機工程獎章、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等榮譽。喜好吹奏薩克斯風,並擁有街頭藝人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