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識空間智控系統助慈濟醫院優化室內空品 智慧應用 影音
東捷資訊
DForum0522

探識空間智控系統助慈濟醫院優化室內空品

PSO啟發式演算法,藉由有限時間內的不斷循環,修正最佳預測結果。
PSO啟發式演算法,藉由有限時間內的不斷循環,修正最佳預測結果。

2016年初,行政院環保署公布「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之第二批公告場所」,包含博物館及美術館、金融機構營業場所、表演廳、電影院、視聽歌唱業場所及運動健身等6類公共場所入列;連同2014年公告的首批納管場所,保守估計全台灣逾3,000處場所被要求遵循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影響範圍甚大。

在此前提下,「室內空氣品質(IAQ)」議題受關注程度持續攀高,即使眾所皆知IAQ改善之道不脫空調、通風、人流控制等措施,但如何更加精準控制與分配空調運轉量,在IAQ、能耗天平兩端求取最佳平衡,仍存在莫大進步空間。

在今年第10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建築競賽活動,現已公布入圍名單,其中不乏與IAQ相關的智慧建築實務案例,其中由花蓮慈濟醫院與探識空間公司共同報名的「智能健康環境能源管理系統(IHEECS)」,堪稱是市場上首見以人工智慧(AI)進行空調控制之例。

結合PSO智慧演算,進行最佳化設備控制

探識空間創辦人蔡明達博士指出,論及室內環境IAQ管控,在近年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技術突飛猛進的技術背景下,開始分為兩大流派,差別在於是否做預測,一派認為假使預測有失準的可能,不如不做預測、採取其他控制手段,譬如標榜在建築物營運時間完全開啟空調設備的「全載控制」,以及當偵測到室內CO2濃度超標、才以全載形式強力啟動空調的「門檻控制」,皆屬於此派別;另一派走的是「預測+控制(預控)」二拍子路線,期盼透過智慧化控制手段,確保室內CO2濃度維持於標準內,探識空間即是採取這般做法,先後已歷經三代預控模式的優化演進。2017年度的第三代控制邏輯並由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專案(SBIR) 補助。

回顧2012年,空氣品質管理法正式上路,慈濟醫院決定與探識空間合作啟動IHEECS專案,期望持續探討現場環境因子之影響,導入及修正出更佳控制模式,打造永續健康醫療環境。期初採取「人流控制」模式,透過IHEECS與門診系統整合,以接下來5~10分鐘的預期人流為超前指標,決定空調運轉量。

蔡明達說,時至2013年,探識空間決定順應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浪潮,改以統計模型建立預測控制基準,稱為「VAR預控」模式,主要奠基於日照對建築物的影響、室內可能產生的環境負荷、空調耗能負荷等等歷史統計數據,產生每日CO2線圖預測,根據線圖以每2個小時為單位進行預先控制。

VAR預控模式建立在大數法則,循中庸之道產生控制劇本,藉此進行尖峰挪移,一旦遭逢極端狀況,例如人流、氣溫驟然偏離歷史軌道甚遠,便會產生過猶不及現象。為此探識空間思考推動第三階段最佳化工程,決定援引AI演算法導入「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預控」模式,這套新的預測控制法則,也是讓IHEECS躋身本屆巢向未來競賽入圍行列之關鍵;至於PSO為粒子群優化演算法,主要精神在於不斷更新粒子的最佳適應值、群體的最佳適應值,及最佳適應值發生的位置,直到臻至最完美境界。

權衡IAQ與節能,打造智慧醫院

蔡明達指出,新一代IHEECS不再取決於統計模型,而是物理模型,依據空調箱、人員、空間、回風管等不同物件設計室內CO2濃度演算群。系統內含「模型預測控制架構(MPC)」,運用長期收集之資料訓練預測所用到的CO2物理模型、時間電價電費演算、PSO啟發式演算法,藉由有限時間內的不斷循環,修正最佳預測結果,再由PSO模組根據預測結果推導最佳的設備控制參數。

PSO預控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每日早上7點依照預測模式決定當日控制劇本,再依當日劇本執行控制,系統即時回收實測數據,最終利用長期積數據回饋修正預測模式。

根據實測,若以單日空調能耗(7:00~19:00)為比較基準,常時全載控制模式高達72kWh,反觀PSO預控模式僅21kWh,差距達72%;若以單日超標時數而論,不管常時全載控制、PSO預控都達到完美的O,唯獨不停因應現況而起停空調的門檻全載控制模式達到210分鐘,無法完全杜絕CO2濃度之超標。

由此觀之,藉由PSO最佳化預測控制,足以發揮猶如人類大腦思考的功能,不僅預知室內環境進行空調控制分配,亦能主動針對不同情形調整控制策略,明顯迥異於被動接收環境因子執行控制的門檻全載模式,或採取固定控制邏輯的常時全載模式,最能權衡IAQ、熱舒適度與節能之間的平衡。(本文由孫昌華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