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能源管理及儲能技術 邁向新能源時代 智慧應用 影音
蔡司
參數科技

強化能源管理及儲能技術 邁向新能源時代

  • 魏淑芳

「可高速充放電的鋁電池」可做為儲能之用。來源:工研院
「可高速充放電的鋁電池」可做為儲能之用。來源:工研院

長久以來,能源工業的主要思維都集中於如何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能源,然而,隨著傳統能源日益枯竭,以及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的迫切性與日俱增。我們勢必要以新思維提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們的思考得跳脫無限量增加傳統能源的窠臼,必須另闢蹊徑。

再生能源的導入是一途徑,而為了實現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儲能系統的採用是必然的手段;另一途徑則是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節能及提高能源效率。

「分子式太陽能儲熱系統」模型。來源: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分子式太陽能儲熱系統」模型。來源: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透過「節能與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省下不必要的能源浪費,這被稱為繼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後的「第五能源」,或稱為負瓦特(Negawatt)。與供電單位Megawatt相反的Negawatt,是電力行業因應全球減少碳排放所產生的新思維,其主要目的就是抑制用電成長,取代過去增加發電供給方法,猶如創造「負瓦特」的電廠。

智慧管理  創造第五能源 

第五能源的增長有賴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導入。此類系統主要就是結合能源及資通訊技術,透過各種智慧互聯網、資訊分析等技術,來創造與提供創新聯網節能與管理服務,達到能源使用效率管理、預測尖峰能源需量與時間,提供移動負載使用時間、降低負載等最佳化策略能源運用。

隨著應用場域的不同,能源管理系統大致可分為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及建築能源管理系統(BEMS)系統。根據Markets&Markets預估,2018年全球HEMS市場規模達80.2億美元、BEMS市場規模達88.6億美元。

此外,在智慧能源管理中,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DR)是電力需求面管理的一環,電力公司透過價格訊號或提供誘因等方式,引導用戶改變用電行為,於系統需要時配合減少用電,以抑制低尖峰負載,避免系統發生供電危機。同樣根據Markets&Markets的預估,需量反應軟體市場規模於2018年將達到67.1億美元,北美與歐洲仍是主力市場,亞洲為潛力市場。

為進一步鼓勵節能省電,國際間甚至發展出負瓦特的交易方式,例如,日本於今年(2017)4月開始實施「零售電力負瓦特交易全面自由化」。事實上,日本是於2016年4月啟動零售電力交易自由化,只不過在2017年4月之前,電力負瓦特交易制度只能在企業間進行,之後才對一般家戶開放。全面開放後,由消費者節電所省下來的電量,也就是負瓦特,將在零售業和輸配電業中當做電力調節的工具。

儲能系統  提高電網穩定性

除了增加「第五能源」數量外,再生能源的導入更是解決現今能源問題的必然途徑,然而再生能源的間歇和不可控制性,至今仍是影響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再生能源佔整體能源供應的比例不高時,對電網的影響不太,然而在比例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影響也將隨之放大,若無法解決再生能源匯入主要電網時的波動問題,就會危及整體電網的供電穩定度,這是現代社會所無法忍受的風險

儲能系統不僅能提高新能源發電的用電效能,亦能保障用電端持續用電的需求。在用戶端,儲能系統可以優化使用電價,並且維持高品質電力;在傳輸端,儲能系統可以有效地提高傳輸系統的可靠性;在分配端,儲能系統能提高電能的品質。整體而言,隨著分散式電源的發展和智慧電網的提出,儲能系統的做用將會更加重要。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Research研究,隨著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電網儲能市場將出現快速成長趨勢,預計至2024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將突破210億美元。另根據GTM Research的預測,美國儲能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221 MW成長至2022年的2.6GW,成長幅度達12倍。至2022年,美國儲能市場規模預期將達到33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為10倍的成長。

鑑於儲能對於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在全球許多地區已看到相關政策的實施,例如,2010年9月加州政府已通過AB2514儲能法案,要求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PUC)設立儲能系統目標,制定具有成本效益的儲能系統安裝標準,根據這項規定,CPUC訂定確定三大公共事業體,包括太平洋電氣公司、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和聖地牙哥電氣公司,至2020年需完成1.325GW儲能採購的目標,電網的終端使用者部分也規劃安裝200MW儲能設備。

日本則是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為2,140億度電,且積極興建大型電池能源儲存設施,每年更花費100億日圓預算補助一般家庭使用鋰電池儲能設備。瑞典政府積極推動民宅採用太陽能儲能設備,規劃為家用儲能設備提供相當於成本6成的裝置補貼,最高補貼金額達5,400美元左右。德國也已推出類似補貼方案,至今已推動了19,000組與太陽能發電系統互相搭配的儲能系統裝置。

儲能新技術  提供更多可能性

對於新能源的發展而言,儲能非常重要,然而囿於價格昂貴因素,導致市場接受度有限。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技術研發升級,儲能系統已逐漸邁向商業化和普及化,根據GTM Research報告指稱,預計未來5年內,儲能系統的成本有望下降41%。

關於儲能技術的發展,我國工研院看好鋁電池替代傳統鉛酸電池的潛力,可做為儲能設備使用。相較於鋰,鋁除了蘊藏量豐富、價格便宜,加上更具安全性等特點,所以鋁一直是世界各國電池儲能研究團隊鎖定研發的材料。工研院所開發成功的「可高速充放電的鋁電池」預計在2018年將進行電池芯量產;2018年底於實際場域進行Beta測試,預期鋁電池產品在未來兩年內可真正進入市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學的研究成果「分子式太陽能儲熱系統」,此成果為儲能技術帶來了新方向,簡而言之就是可以將太陽光直接轉化為能量進行儲存。此技術是以一種含碳化學液體做為介質,這種化學液體可以儲存並傳輸太陽能,並且在需要時隨時釋放這些能量,且該化學液體釋放能量時,幾乎可以實現能量的零損耗。

儲能技術的新發展,對再生能源的進展是一大助力,儲能系統的建置能夠使風能及太陽能等不穩定的能源,更易於與電網或家戶用電整合,有利於提高分散式能源系統的穩定性,消費者也可選擇在有利的時間儲電與用電。整體而言,若要實現非核家園,儲能問題的解決是關鍵之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向再生能源時代。


議題精選-2017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