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KM基礎建設 實踐智慧製造發展目標
堪稱大中華區最大鑄造集團的勤美,其董事長林廷芳表示,企業唯有不斷發掘可能的問題,盡力將可控因子提到最高,讓不可控因素降至最低,才能符合智慧製造發展目標。
林廷芳說,若直接談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似乎太嚴肅,其實若從東西方差異來看待這些命題,更容易讓人心領神會。譬如東方常常用一個字或一句話帶過複雜事情,但西方則會將過程記錄下來,相關數值也記載得很詳細,讓人容易找出事件脈絡。顯而易見,西方人的慣性,相對契合製造業應當符合的精神,只因如果我們沒有辦法量化,沒有辦法記錄事情經過,就會出現斷層,沒有辦法把知識與經驗傳承下去。
企業必須依據所屬產業領域的常識,正確地設定資料收集範圍,藉助科技工具取得大量數據,再整理成有條理的資訊,最終才能形成知識,而知識就是力量,可幫助企業前進到智慧製造目標。
以勤美集團從事的鑄造業為例,其實不是新產業,甚至青銅時代開始就有鑄造,但數千年過去,這些Domain Knowledge卻未傳承下來,凸顯若未做好知識管理(KM)、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必須透過記錄,致力發掘隱性知識,然後將它變成顯性知識;對應到智慧製造,其實就是將工程師累積下來的經驗加以量化,形成顯性知識,例如成為製程上的一個參數,能夠讓機器認知。
「談智慧製造,絕不能忽略KM這個基礎建設議題,」林廷芳強調,光談機器多新、設備多好,缺乏了參數設定或製造經驗,終究難以達到理想的良率、稼動率。
此外在解讀智慧製造時,我們必須識別可控因子、不可控風險(因子),讓可控因子的佔比越高,不可控風險佔比越低。以勤美集團為例,要達到上述目標,首先從「定量」的內容先著手,例如汽車的差速殼產線,完全遵循生命周期管理原則,讓生產過程記錄下來,再靠1,100支機械手臂、400台CNC車床減少人工介入,讓產線上的每一道工序都成為可控因子。
但勤美也同樣面臨不可控變數。如翻砂過程中最重要環節就是砂模處理,因而產生砂芯;當砂芯製造完成後,為了讓它能固定成形,通常會移至戶外作業,此時大氣濕度就成為不可控因子,若未善加控制,將使砂芯無法達到最佳含水量,恐在澆鑄後產生氣泡或孔縮等現象。為解決此難題,勤美將砂芯放到自動倉儲,接受嚴格的溫度濕度管控,使不可控風險隨之降低。
正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企業好不容易爬過這座山,之後仍需要克服一道道難題,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有賴我們踏實地收集資料、累積經驗,逐步跨進智慧製造,找出足以克服難題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