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產業優勢與挑戰 台廠進軍電動車市場大有可圖 智慧應用 影音

釐清產業優勢與挑戰 台廠進軍電動車市場大有可圖

  • DIGITIMES企劃DIGITIMES企劃

工研院機械所車輛電動化推動辦公室主任張念慈。DIGITIMES攝
工研院機械所車輛電動化推動辦公室主任張念慈。DIGITIMES攝

環保節能意識與政策誘因的雙重影響下,電動車的發展正逐漸加速,根據工研院統計,2037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超越燃油車,2040年的年出貨量可達5,000萬輛,產值預估為2.1兆美元,工研院機械所車輛電動化推動辦公室主任張念慈在「電動車創新應用技術之機會與挑戰」演講中提到,台灣產業在此領域有其發展優勢,不過仍有部分挑戰需要克服。

目前全球電動車有三大發展驅動力,包括氣候暖化、產業與政府設定排碳目標、各先進國家推出利多政策,在這三大動力的引領下,電動車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為掌握此趨勢帶來的龐大商機,台灣業者開始啟動相關布局。張念慈進一步分析台灣產業鏈在電動車架構的技術缺口,他指出,在動力系統與車輛電子方面台廠具有優勢,電能、減速器、環境建構、ICT系統與創新應用等部分則有機會,至於剎車、驅動/非驅動零組件、車身、轉向系統等方面,台廠的競爭力則有待提升。

整體而言,現在全球汽車已朝通訊(Connected)、自動化(Automated)、共享(Shared)、車電(Electrified)等CASE四大領域趨勢發展,電動車除走向電動化與聯網化,實現共享化與自駕化願景外,也會同步帶動能源、交通及資通訊等產業發展。至於台灣產業在此趨勢中的機會何在?張念慈認為可從台灣自有技術與全球市場這兩項內外條件來看,在內部條件,台灣的車電軟硬體本就具有優勢,這些優勢如能彙整,打造出高度整合的智慧化系統,將可滿足市場需求;外部環境則是中美貿易戰促使歐美日車廠減少與中國零組件廠合作,再加上日韓零組件供應鏈較為封閉、東南亞車用電子技術較不成熟兩大因素,台灣車電業者在此領域的機會濃厚。

張念慈接著評估台灣廠商切入電動車市場的機會,他建議台廠可從積極發展電動車關鍵系統、大力推動電動車充電友善環境兩大方向進行。傳統車廠方面,由於該類型業者的體系封閉,業者可藉台廠進入Tesla供應鏈的實績,協助研發成為車外充電系統、智慧電子/ICT等Tier 1供應商;相較於傳統車廠,新創車廠具多種未來機會,台廠可承接整車製造甚至提供整車系統平台,另外零組件業者也可協助科技大廠佈局智慧座艙、智慧軟體、ICT等項,並爭取整車製造代工機會。

至於機會較大的電動車類型,張念慈認為家用小轎車市場仍將由大廠掌握,台廠的發展有限,相較之下需要一定程度客製化且競爭對手較少的電動巴士,對台灣廠商而言會是較佳選擇,近年來政府全力推動電動巴士與關鍵系統國產化,目前工研院已協助推動此政策,他鼓勵台灣廠商積極參與協會,將有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掌握利基市場的龐大商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