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服務輕鬆獲取能源管理機能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620
ADI

雲端服務輕鬆獲取能源管理機能

  • DIGITIMES企劃

意欲建造智慧節能建築,自行採購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BEMS)相關軟硬體設備,佐以引進系統整合服務從旁協助規劃與建置,固然是可行做法,但對於規模不大、所需控制的設備不多的場域,顯然引進相關雲端服務,才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

持平而論,智慧能源管理需求,並不僅為大型建築物所獨有,舉凡地方級政府機關、中小學校、中小型民間企業、養殖業、連鎖商店…等各類型應用場域,其實都有共同的需求,差別之處,僅在於其預算部位相對較小,所欲感測與控制的標的物相對較少。

倘若不論規模大小,要求用戶都得斥資導入BEMS系統,並建立相對應之中央監控管理機制,無疑不切實際!已有業者開始導入雲端服務,提供智慧節能管理服務。

倘若不論規模大小,要求用戶都得斥資導入BEMS系統,並建立相對應之中央監控管理機制,無疑不切實際!已有業者開始導入雲端服務,提供智慧節能管理服務。

倘若不論規模大小,都要求用戶都得斥資導入BEMS系統,並建立相對應之中央監控管理機制,無疑就像是小孩穿大人衣裳般,並不切實際;因此著眼於不適合專案建置,也不適合所謂的節能績效保證模式的廣大用戶,已有業者從雲端運算技術的角度出發,藉由ASP租賃模式推出智慧節能管理服務,譬如中華電信的iEN(Intelligent Energy Network),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感知+傳遞+管理 形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探究iEN服務主要特色,即是以「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管理」作為訴求,藉由感測元件及控制設備,對於用戶環境溫濕度、空間使用人數及用電度數等用電資料之掌握,輔以後台資料採礦(Data Mining)分析技術,據此挖掘具有價值的資訊,進而產生最佳化的控制策略與建議,期使個別用戶可根據其實際用電需求與環境變數,推動適應性的智慧化控制,終至提升用電效能。

儘管包括中華電信、抑或類似節能服務的供應商,絕大多數都未從事電力系統、電表、控制器、環境感知器、空調系統(HVAC)等關鍵設備的生產業務,但反倒適合扮演超然中立的系統整合商角色,透過與外部夥伴的廣泛合作,更可依據用戶需求,適才適所地協助配置最適合的裝置或元件,而不論選用的設備型態為何,用戶都不難獲致符合預期的服務品質,而舉凡設備的施工與維運,也都由服務供應商從頭到尾打理到好。

在此情況下,廣大的中小型用戶,就不需要為了滿足用電管理、空調控制、溫溼度監控、CO2監控等種種需求,因而被迫負擔一次性支付的龐大資本支出,僅需比照租用線路頻寬一般,按月支付租賃費用,便可享有監控、資料分析、資料歸納、資料統計、產出建議、通報、諮詢等完整的服務內容。更重要的,若以iEN為例,其用戶亦可透過網際網路連結雲端管理平台,在其租賃使用的權限範圍內,隨時調關並查看自身用電狀況。

另一方面,若非規模龐大的用戶,屬於相同垂直行業的節能管理需求,同質性往往很大,也有利於服務供應商據此歸納並群組不同的使用行為樣型,從而產生一個個足以滾動複製的Template,不僅加快導入效率、增進服務品質,也能對一些並不嫻熟節能管理技術的用戶,獲致值得參考的應用實例,並內化成為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只因節能減碳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非如此,所以透過雲端服務取得Template,對於用戶而言,實為極具誘因的一環。

雲端節能應用案例 正在不斷累積
發展迄今,智慧節能服務的推廣觸角,已然延伸到諸多垂直領域。以政府單位為例,由於經政策指示必須落實「四省節能」議題,所以相關用戶不論藉由任何方式,都需要理解自己究竟降低了多少能耗、與減排了多少二氧化碳,單看這點,即知此需求絕無可能以人工土法煉鋼方式加以實現,因此藉由雲端取得智慧化管理能量,藉以取代傳統人工填表或口號宣導等模式,實有不得不然的必要性。

政府機關如此,同樣必須滿足四省目標的中小學,其實也不例外。這是一個實際的案例,有學校為了防止學生因酷熱而影響學習效率,所以針對所有教室安裝冷氣,但另一方面為了顧念省電需求,因而採取分批使用政策,但畢竟這不是科學化的做法,也無從即時反應瞬間用電量之起伏變化,到頭來仍無可避免承受高額電費。

後來這所學校採用雲端智慧節能服務,便使得過去難以掌握的用電資訊,變得一目瞭然,方便管理人員根據歷史資料的分析,從而設定一個合理的警戒值,如此一來,萬一瞬間用電量暴增而瀕臨警戒值,系統就會自動對相關管理者發出告警,以利於即時採取應變對策,省下本來就不該耗擲的電費支出,再把這些有限的寶貴資源,挹注到教學品質的改善,既除弊又興利,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政府或學校等泛公家機關外,在產業部分,也愈來愈能接受雲端智慧節能服務這般概念。有某一位具有連鎖營運性質的用戶指出,以往為了落實節能減碳,公司高層既是三申五令要求員工隨時留意燈光、空調或電腦的關閉,也別出心裁舉辦內部的節能競賽,但原本興致勃勃推展的一系列措施,到頭來效果卻十分有限,於是轉而思考運用e化手段來尋求突破,遂引進了相關雲端服務。

透過這番改變,上述用戶即掌握了關鍵的法寶,可以輕鬆針對各營運處所最為耗電的空調,進行必要的用電監測與動態調整控制,確保員工都在舒適合宜的室溫下工作,也不擔心因空調過度運轉而虛耗電力,等於是把原本僅見於大型電子廠房、醫院、銀行或電信公司的環境控制中心,藉由雲端技術而就近搬到自己的身旁。

事實上,藉由這般服務運作模式,尚具另一個重大意涵。仍以中華電信iEN智慧平台為例,其不但可為用戶提供各項設備運轉的統計資料、用電數據分析及環境溫度記錄,也能按照日、月、年等不同時間軸維度,快速提供各式趨勢報表,好讓用戶端的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報表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以便瞭解自身環境的用電高峰,究竟分布在哪些時段,再者,究竟哪些設備的能耗趨勢正在不斷走高,以判斷是否將適時介入檢修,凡此種種,皆可作為制定用電管理政策的參考依據。

總而言之,諸如用電度數、空間使用人數…等日常用電資料,儘管看似平淡無奇,但都是現行傳統結構下,所難以獲取的資訊,借助雲端用電管理平台,不僅讓這些資訊變得垂手可得,而且用戶也因為無須投注大筆資金建設BEMS,所以C/P值相當漂亮;不僅如此,用戶若將這些資訊結合智慧化分析過程,即能進一步取得更具價值的回饋與建議,單憑這項特性,就可充分凸顯此類服務的加乘效益。

另值得一提,隨著雲端節能管理服務的逐漸成熟,也使得若干相關商品持續演化,不再僅限於所謂的用電管理範疇,而進一步延伸到空調節能、環境監測(主要指溫濕度、空氣品質),甚至能夠與消防、門禁、安全監控等其他進行連動,締造更為寬廣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