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待工待料問題 簡化生產流程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克服待工待料問題 簡化生產流程

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製造業應設法簡化流程,才能即時回應。DIGITIMES攝
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製造業應設法簡化流程,才能即時回應。DIGITIMES攝

製造業的生產流程,往往會隨著製造規模大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考量。以台灣絕大多數製造業為例,規模多半以中小型為主,主要是以混合訂貨型生產 (Make To Order;MTO)及備貨型生產(Make To Stock;MTS)兩種生產活動為主的加工裝配式生產的方式營運。

加工裝配式生產的特徵,多半都需要備有半成品,才能在接單後的最短期限內組裝出貨,加速交貨時間。半成品如果備料太多,就會造成庫存壓力,如果備料不足,又可能無法準時交貨,如何同時兼顧備貨及訂貨的需求,生產管理及原物料庫存管理作業,都需要注意,才能防止待工或待料的問題發生。

整合生產流程 克服待工及待料問題

不論是待工或待料,都會影響現場產能的調度,以及訂單完成的時間。要克服待工問題,關鍵點在產能預估要正確,才能在將訂單排入現場生產時,及時準備好原物料後,有足夠的人力來處理,避免加班生產;要克服待料問題,則是要正確預估備料前置期,讓現場人力可以進行生產活動。

但加工裝配式生產,接單、插單與砍單的次數都會相當頻繁,容易引發系統在生產排程作業處理方面的困擾,從而造成物料需求計畫的失真。一旦整個作業流程不連貫,當前端需求面變化時,後端生產面沒有跟著互動,就容易出現待料或待工的現象。

但另一方面,現在的市場瞬息萬變,大單數量愈來愈少,急單、短單充斥,保持接單的彈性,仍是許多中小企業必須堅持的生產模式。因此,製造業要特別注意生產流程與訂單流程、採購流程和庫管流程的整合,才能改善因為需求面的變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微軟指出,整合的生產流程,必須要能大幅減少各式單據輸入的次數與時間。如接單後,銷售訂單轉變為工單,或是工單在完工後,轉變為成品庫存或出貨單時,這些轉單的作業,都應該能夠直接在系統中自動完成,才能夠節省單據處理時間,提升人員工作效率,並減少人工處理單據的可能錯誤。

另一個整合生產流程的觀察指標,則是各式單據是否能夠相互勾稽。微軟指出,單據間的勾稽作用,可以減少因為人為疏失所造成的流程中斷。如進行銷貨訂單的砍單動作時,系統會檢查是否已有相關生產工單已投產,如果有,砍單動作將無法單方面完成,必須要由生管部門確認工單的動作後,才能取消相關的訂單。

整合生產流程需要兼顧簡化及自動化

一旦需求面與生產面的流程加以整合,銷貨訂單和生產工單之間產生連動關係,才能減少現場作業待工或待料的問題發生,從而改善生產流程。

生產工單與採購補貨作業,也可藉此產生連動關係。透過設計適當的IT生產管理系統,可以充分考慮到採購作業時所需要的供應商、前置期與報價處理流程,自動完成採購單相關的交貨廠商、交貨時間及交貨單價等處理流程,不但大幅節省採購人員的例行作業時間,更可防止待料問題的發生。

為了讓生產流程能夠順利進行,微軟認為,流程必須要兼顧最佳化及自動化兩項目的。最佳化是指企業應該能最簡潔的作業方式,完成諸如銷售作業、採購進貨作業等等業務,降低人工作業成本,提升企業運作效率;自動化則是指流程中的資料,可以依據需要自動轉變不同的形式,如銷售訂單可以轉變為工單,或是工單完工後轉變為成品庫存或出貨單,不但可以節省單據處理時間,提升人員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人工處理單據的可能錯誤。

透過生產管理系統 迅速回應市場需求

Aberdeen Research在 2011 年 3 月「複雜的製造業ERP」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製造業者會尋求ERP系統,來進行業務流程的簡化與自動化,其中「利用ERP簡化和加速生產流程,以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佔了80%、「業務流程標準化」佔 64%、「洞悉各部門的業務流程」佔 38%、「整合不同的ERP系統」佔 24%。

微軟認為,良好的ERP製造業解決方案,應該要從營運管理,包括生產、庫存、供應鏈、物料管理、採購、物流,到財務以及會計管理,都能適合讓有複雜業務流程的企業使用。並透過合作夥伴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實現操作一致且透明化的管理,並滿足不同產業客戶的需求。

總而言之,企業要面臨現今的生產作業挑戰,除了要設法向Best Practice(最佳實務典範)和各部門的專家學習外,還需要積極投資高效能的業務流程與技術,透過合適的ERP製造業解決方案,與專業的顧問公司共同執行導入專案,照著既定時程規劃實行,製造業者才能透過ERP系統,迅速回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狀態,預測營運成本或生產量變更帶來的衝擊,迅速進行調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