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彈性服務 製造業需調整IT管理架構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Event

追求彈性服務 製造業需調整IT管理架構

  • DIGITIMES企劃

台灣過去二十年創造經濟奇蹟的主要力量,科技製造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代工製造領域,台灣科技業者在降低成本、彈性接單的能力上,可說是舉世聞名。

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台灣科技產業的結構特性屬於垂直分割,以個人電腦為例,做週邊的就做週邊,做整合的就做整合,做附加卡的就做附加卡,只要能同時利用不同產品之間的整合,就能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既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可以把成本降低,又能保有相當大的彈性接單能力。

製造業轉型彈性服務時,不僅是製造資訊,財務、銷售等相關IT系統也必須連動,才能精算合理成本,進而才能提升企業製造的附加價值。DIGITIMES攝

製造業轉型彈性服務時,不僅是製造資訊,財務、銷售等相關IT系統也必須連動,才能精算合理成本,進而才能提升企業製造的附加價值。DIGITIMES攝

但由於中國大陸製造業快速崛起,台商的大量外移,導致台灣科技產業垂直分割的特性,已經被對岸完全掌握,加上國家機器的政策支持、龐大的內銷市場及低廉的土地及人力取得成本,台灣很難再延續過去的製造優勢,製造業服務外的趨勢,已經在所難免。

歐盟目前也正積極推動製造服務化,早在2004年就推出製造技術平臺ManuFuture,發表歐盟製造業2020願景,提出以研究和創新為基礎的戰略,希望能建立「以知識為主的工廠」(Knowledge-based factories),以歐洲製造(Made in Europe)走入國際市場。

ManuFuture平台更強調,製造業新的營運模式必須加入更多服務化的元素,如在需求和供給端之間,要存在更密切的整合,並透過自續創新(Self-sustaining innovation)提供新技術,加速開發新產品的上市時間。

調整IT管理架構 提升管理彈性

就市場觀點來看,增加附加價值可透過三大作法,第一優先為藉由產品客製化和生產型態的轉型。其次,整合促成技術和網絡化。最後,則著眼於非傳統技術的製造。另方面,就技術生命週期而論,短期則以發展基礎技術為主,中期則從基礎技術跨到下世代的技術,而在長期則以發展下世代的技術為主。

因此,藉由IT管理架構,提升製造業服務能力,已是製造業難以迴避的思維。如目前已經廣為IBM、SAP、Oracle和Microsoft等知名廠商接受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服務導向架構),由於可以協助企業設計、建造、佈署、尋找、執行、監測、及管理服務,具備彈性(flexibility)或可重組性(configurability),可以彈性重複使用(reuse)於組裝各種應用系統,並可以隨著環境的變遷重組商務流程,不修改程式也能客製系統,並視為是製造業未來要提供彈性服務的重要管理架構。

輔大雲端服務研究中心主任葉宏謨指出,以ERP系統為例,不但可能要跟著企業經營策略而不停地跟著修改,而且還要能夠隨時滿足不同的主管、不同的營業據點要求,更重要的是,企業ERP系統還必須和客戶及廠商的ERP系統溝通,SOA正可以扮演系統之間的標準介面。

葉宏謨指出,SOA架構的ERP系統,更能符合雲端運算中的SaaS軟體即服務的概念,而且核心共用元件也相當完整,有採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製造管理、成本管理、計畫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管理、資產管理、人資管理、多角貿易與商務報告等核心元件,在ERP核心共用元件上有組織資料、產品資料、財務資料、資產資料、客戶資料、廠商資料、系統管理、服務工具、檔案工具與工具流程等。

至於在SOA PaaS部分,則有塑膠業、化工業、電子業、機械業等IBE範例導入,而設計模式、畫面支援、框架工具與附註管理等需求,也能以無程式客製方式(NPC)製作出來,最後則是重置報表、虛擬報表、重置畫面、虛擬服務等服務動態注入客製(DIC)方式,即時線上修改,無須開機就馬上生效。在雲端SOA-ERP的NPC可配置性方面,像使用者介面、資料結構、資料處理、商務流程、存取控制、查詢報表與服務等,都可以彈性配置化。

先從服務台灣市場做起

因此,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應該再建立在土地、勞力和資本三大要素,而是要建立在知識和資本的「創新生產」(Innovating production),未來需著眼於製造業流程的變革,將從產品和流程的線性作法,轉變為涉及相關領域的製造工程,更強調知識分享和網絡化,未來中期的發展,附加價值來自於不同革新產業聚合之現象將更顯著。

但台灣要發展服務型製造業,勢必不能只是等待下單買主提出需求,而是要去了解市場,去了解消費者,早一步設計出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但全球市場如此龐大,台灣業者規模有限,要掌握消費者需求,談何容易?

陳添枝認為,其實台灣製造業可以先從服務台灣的消費者開始。台灣市場不大,但有它的特色,它跟世界上某些市場是共通的。針對台灣本土市場發展出來的技術,自然就可應用到具有共通特色的市場上,尤其是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所以台灣市場的價值在技術,由台灣消費者來引導技術發展方向,一定可以拿到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