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價格戰 轉型整體服務方能永續經營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面對價格戰 轉型整體服務方能永續經營

  • DIGITIMES企劃

台灣自動化廠商必須跳脫單一產品的思維,轉型成為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才是長久之道。DIGITIMES攝
台灣自動化廠商必須跳脫單一產品的思維,轉型成為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才是長久之道。DIGITIMES攝

台商在大陸的PLC市場仍以小型產品為主,不過此市場目前仍為低價競爭的紅海,而削價競爭終將讓此成為進退不得的雞肋,台灣廠商唯有跳脫產品導向,轉型成為整體解決方案供應者,方是長久之道。

大陸這幾年勞工意識開始抬頭,工資快步上漲,尤其是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過往人力便宜的特色逐漸消失,為維持生產力,自動化成為大陸製造業者的主要方案,在此情況下大陸成為近年全球自動化設備需求最高的市場,台灣廠商在此市場除必須面臨以往的歐、美、日等競爭對手外,不斷祭出低價策略的大陸廠商,更對以小型PLC為主力的台灣廠商帶來重大威脅。

大陸的PLC產品,一直以小型為主,中階產品甚少,大型產品則未有所聞,在大陸廠商的強力價格競爭下,其小型PLC的市場價格幾乎已到谷底,而由於投入者眾,產品選擇多,價格已成市場的必備條件,不過價格會影響效能,大陸PLC廠商的產品在效能方面,仍無法與台商相比,再加上大陸應用小型PLC的產業機械的效能逐步提昇,小型PLC功能必須符合越來越多的需求,因此現在大陸市場對小型PLC的標準是,價格理所當然要低,但效能要求一樣毫不含糊,此一狀況讓價格雖低但效能不足的大陸PLC廠商在產業機械市場第一個被淘汰出局,只剩下台灣廠商與部份投入小型PLC的外商在此競爭。

高性價比才能站穩大陸市場

有廠商分析,目前台商要在大陸小型PLC市場發展,「本土化」應該是唯一解決之道,由於台灣廠商的技術相去不遠,效能十分相似,因此市場的競爭條件就只剩下價格與穩定性。

業界人士指出,現在產業機械的保固期縮短,再加上低價帶來的心理影響,只要PLC產品可以撐到超過一年不故障,就可為廠商接受,在品質要求不是那麼高的情況下,只要PLC產品不出大錯,在彼此的合作默契下,替換品牌的機率不大;此外傳統中小型PLC的應用均有程式撰寫需求,對廠商和工程師來說,都是必須投注長時間的學習曲線,因此與其更換新產品,花時間讓工程師重新學習,且更換後的品質難以掌握,還不如微調原來配合的PLC產品規格或架構,讓機台能夠順暢運作。

自動化系統廠商對品牌高忠誠度的特性,對PLC廠商來說是兩面刃,自己的客戶不太容易被搶走,但相對的要搶別人客戶也很難,因此小型PLC業者在拓展業務時,與其靜待競爭對手產品出錯,不如自己從價格著手,有台灣廠商就指出,在小型PLC市場上選擇品質差不多的產品做為替換,由於前面提到的學習曲線原因,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除非兩品牌PLC產品的價差可以超過20%以上,否則「換牌子」不會是客戶屬意的選項。

降價成為不得不的方式

大陸小型PLC的價格競爭,連帶影響到外商的產品策略,由於中大型PLC早已為外商所壟斷,為拓展業務,部分外商將產品延伸到小型市場,例如西門子2005年就已推出專為大陸市場量身訂做、地區限定的SIMATIC S7-200CN小型PLC,這款產品當初推出時,效能確實比市面上同類型產品強,不過價格方面仍稍稍偏高,這幾年在拓展市場的考量下,其價格一路下降,2013年的價格已是2005年推出時的80%,但從結果來看,此一價格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其銷售成長率突破35%,西門子的成功讓其他廠商壓力十足,如今此一市場已成為高性價比的產品才能存活,降價成為必須且效果絕對是立竿見影,雖然「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但廠商已被迫不得不採這種方式。

不只外商的高性價比讓台灣廠商的壓力十足,大陸廠商的低價更讓台商雪上加霜,雖然大陸PLC廠商的產品效能不佳,但他們也有對應作法,前幾年陸廠東川與信杰,就直接套用日系PLC的架構做出產品,再加上流血競爭的削價模式,雖然品質仍不如台灣廠商,但價格卻成為系統廠商的殺價指標,也就是說台廠如今大陸在大陸要面臨的處境是,產品效能要跟外商一樣高,但價格要跟本土廠商一樣低。

對台廠來說,大陸市場是個既誘人又辛苦的市場,尤其在2010年金融海嘯後,大陸市場的復甦力道非常強勁,廠商的成長幅度比之前更高,且幾乎是年年如此,因此大陸早已是台灣PLC廠商不可能放棄的市場,為了維持競爭優勢,除加強鞏固原有產品佔有率外,部分台廠也已開始轉進較高階領域,此一策略除了可擴充市場外,也可為未來小型PLC技術升級進行鋪路。

為了長期規劃,推出功能加強甚或是新一代產品,都是台商因應市場的重點策略,這些新產品,無論是「泛用型」或「專用型」,都有其異於市場同類型產品的特色;而其中甚至有將功能提升至近中型PLC的小型產品。

削價競爭 市場終將成為雞肋

不過,這種做法仍多為測試市場之用,真正要付諸實行仍有疑慮,原因在於當目前產品效能已堪為市場使用,而製造商又開始強化其效能,客戶端非但不會有正面想法,反而還會認為這是畫蛇添足,較多疑者還會認為這是產品漲價的前兆,這反而不利於市場策略。

因此,近期大陸市場的主流廠商,在小型PLC市場上,仍是以價格作為主要策略,不過此一策略終究有其隱憂,價格策略終究只會讓紅海更紅,過度削價競爭的唯一可能,就是讓市場變成「雞肋」,利潤雖然微乎其微,但龐大的市場又拉住廠商腳步,變成進退兩難。

由於產品價格的調整,仍是較容易的策略模式,因此位居市場主流的PLC廠商,目前多以此來做文章,但除了價格外,市場仍有其他可以施力的方向,廠商可將其「產品」提供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提供者,也就是說,從單純的設備商轉化,變成提供產業機械業者完整解決方案的系統整合商,這對現在在大陸已經營一段時間的台商來說,在技術面並非難事,難的是決心和眼光,業界人士就指出,大家都知道這是市場的主流趨勢,不過要真正踏出這步又是另一件事。

轉型才能跳脫紅海

對於全球性大廠如西門子、歐姆龍的整廠導入模式,台灣廠商在產業機械業者完整解決方案供應模式的優勢仍在「彈性」兩字,像台廠台達電、歐美廠商艾默生網絡能源等,或是陸廠匯川等,多是從自己專精的變頻器、能源管理或HMI等設備轉進PLC,以此業務為基礎,透過自身產品與PLC的「最妥適搭配」,加上本身的技術及行銷支援,讓其PLC產品從邊緣轉進主流。

此外,這類廠商由於產品在市場的定位較為統一,加上組織結構彈性較大,透過整合應用的統合,建立自身最適化的解決方案,並直接將解決方案應用於業務之中;另外產業機械設備有其共通性,PLC技術較變頻器或其他相類似產品雖然更為複雜,導入過程有其「痛苦」之處,但這些「痛苦」都將成為之後對手的跨入門檻,一旦成功轉型,將在市場競爭中佔有先機。

外商與當地廠商的夾擊下,台灣在大陸的小型PLC市場處境艱辛,目所有的競爭環結仍在價格,如何配製產品與制定銷售策略,將是台商在此發展的重點,不過就企業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唯有轉型跳脫紅海,才會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