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條件不佳 台商經營SCADA需另闢蹊徑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ST Microsite

先天條件不佳 台商經營SCADA需另闢蹊徑

  • DIGITIMES企劃

SCADA主要應用於公共工程與大型製造商,負責採擷大範圍的數據資訊。圖片提供:西門子
SCADA主要應用於公共工程與大型製造商,負責採擷大範圍的數據資訊。圖片提供:西門子

負責一定範圍的訊息採擷與顯示的SCADA,英文全名為Supervisor Control And Data Acqusition,從英文字面上來看,只要是具有資料擷取與監控功能的軟體,都可算是SCADA。

不過從其發展歷史來看,由於其採擷範圍越大,邊際效益越高,SCADA仍不脫大型公共建設與工廠自動化兩個應用領域,在市場發展的時間日久,SCADA的架構與功能在這兩個領域逐漸成形,此產業多採外商產品,台灣廠商要在此立足,需要另闢蹊徑。

Windows系統一統江湖

就目前發展出來的功能來看,SCADA的基礎功能包括圖形操作介面、系統狀態動態模擬、即時和歷史資料趨勢曲線顯示、警報處理系統、資料擷取與紀錄、資料分析、報表輸出,現在SCADA廠商所推出的產品多以此組成主要架構,使用者再視狀況挑選功能模組,組成適合需求的架構。

在作業系統(OS)方面,過去的DCS控制器當道時代,推出相關架構者都屬國際大廠,這些大廠因為產品線齊全,都以軟硬體組成整體解決方案一併銷售,而當時微軟的視窗(Windows)系統仍未普及,因此各家廠商的軟體都為自行研發,系統因此相對封閉,彼此無法相容。

1990年之後,微軟的Windows系統逐漸成為普及,中小型軟體廠商開始以該系統為根基,設計出Windows介面的SCADA系統,之後國際級大廠才陸續跟進,近10年來,Windows幾乎已成為SCADA的標準介面。

相對於其他作業軟體介面,Windows無論在相容性、開發工具、學習曲線,都較顯得更有優勢,Windows應用環境的成熟是其優勢來源,由於應用多,在異系統平台界接可以達到無縫式相容,不會因語言不同而造成整合困難,開發工具的齊全,則可讓系統開發時間大幅縮短。另外,Windows幾乎是目前學習電腦的第一步,因此對介面熟悉,也讓操作者可快速上手。

外商以整體方案取得市場

就市場面來看,無論是台灣或其他地區,SCADA幾乎多為大廠所壟斷,這與系統規模與所處境有極大關聯。

SCADA主要功能為資料的採擷與監控,會用到這些功能者,不外乎前面提到的公共建設與工廠自動化。本文所指的公共建設,多半屬於大型基礎建設如自來水廠、台鐵高鐵、煉油廠、發電廠等,這些大型工程的自動化設備,多為政府開標,市場人士指出,這些標案的規格,通常會將軟硬體一併納入,甚或直接指定某一廠牌的產品,而這些被指定的廠牌,大多為國外大廠,台灣廠商難以切入。

其實就算規格中沒規定廠牌,台灣廠商也拿不到標案,主因在於台灣廠商的企業規模不夠,台灣的自動化系統廠商受限於資源,多只能在硬體與軟體中擇一發展,無法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而國外大廠則規模雄厚,產品線齊全,可以讓購買者一次購足(One shop stop),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夠,這雙重優勢讓台灣廠商難以招架。

除了完整的產品線外,前面提到的品牌知名度,則更令台灣廠商難以招架,一件大型標案,總額都十分龐大,在這其中,SCADA金額所佔成本比例並不高,就算本土產品與外商產品的價格相差達到一倍,反映在總成本上,比例也不會差太多,更何況這些工程在投保時,系統品牌與規格都會是保費的計算指標之一,因採用本土品牌而增加的保費,將有可能超過SCADA本身的建置成本,這種情況不只會在公共工程上,也會發生在大型製造業如晶圓廠等、LCD廠,也都會發生。

台灣走利基市場才有機會

在此情況下,台灣的SCADA廠商只能轉往其他領域發展,在公共工程沒有機會,大型製造業也不得其門而入,台灣廠商多只能往中小企業發展。

不過在台灣為數最多的中小企業,SCADA廠商並不容易打進市場。

SCADA之所以無法在中小企業攻城掠地,第一個原因來自於資訊的不流通。對SCADA廠商來說,如台積電、聯電、華碩等大型製造商,無疑是最理想的客戶,不但規模大、預算多,花起錢來不手軟,而且對e化軟體不像傳統產業般陌生,整個導入過程所遭遇到的難度也會相對縮小。

不過台灣大型企業數量終究有限,當大部分大型企業均已導入後,SCADA廠商便自然而然找尋新市場,將眼光轉往中小企業,然而對該領域的陌生,成為SCADA廠商行銷上的重大限制。

中小企業的特性包括企業規模小、資本額不大、業務領域複雜、分布地區廣泛、經營決策僅掌握於企業主之手,這些特點讓整個中小企業族群成為1個龐大而鬆散的族群,難以有效一窺全貌,遑論管理,對有意開發此一族群的MES廠商而言,這種現象首先就造成了在行銷第一環「通路」的難以建立,沒有通路,不要說銷售產品,連教育市場的機會都沒有,在此狀況下,多數SCADA廠商雖然都急欲建立通路,但卻都不得其門而入。

台灣目前在此族群的最大管理機關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該處除負管理之責外,協助企業成長也是其一,而其中就包括了e化的協助,因此SCADA廠商可與中小企業處合作,藉由該處與企業取得通路,跨入市場。

若未能與中小企業處取得公家機關合作,SCADA廠商也可轉往各種公會,如紡織、工具機等,以特有領域進行開發,不過這些公會組織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明顯不及公家單位,另一方面也不會有政府資源的協助,廠商必須要靠一己之力開發。

不過這些通路的建立畢竟只是行銷的第一步,跨入之後,中小企業迥異於大型企業的特性會再一次對SCADA廠商帶來衝擊,例如在e化經驗的缺乏下,不僅在導入時問題重重,也會產生過多憧憬,結果不是與想像落差太大,企業者熱情無以為繼,就是定位錯誤,系統功能偏移,這些都是後續將陸續產生的問題,因此廠商最好必須在培養適當的顧問諮詢(Consulting)能力。

節能數據精確 可成導入訴求重點

導入企業端對配合廠商的諮詢能力重點,無非2個,一是與既有系統的鏈結整合,另一則是提供系統導入的效益評估關鍵指標(KPI)。與既有系統的整合,對SCADA來說問題並不大,因為SCADA主要做為訊息的採擷與顯示,此一工作是整體自動化系統的第一層,其運作內容為例行性作業,一般來說除非有重大事件,否則並不需要時時將所有訊息傳至後端管理系統,只需由SCADA隨時記錄所有狀況即可,因此在製造業的軟體系統中,相對於其他e化軟體,SCADA的整合需求並不高。

因此,SCADA的諮詢功能重點,就落在KPI的設定。尤其在節能工廠的概念興起後,SCADA開始被大量應用在廠務節能,透過SCADA來有效控管廠內水、電、污染物的排放量,這部分SCADA都可產生精確的數據,這也成為目前製造業者導入時的重要參考數據。

雖然SCADA在市場上已有多年歷史,廠商也大多了解系統功能,但要真正順利導入並產生效益,還是需要專業的顧問諮詢來協助導入者,其實就產業鏈來看,顧問功能應該是系統整合廠商必須具備,不過由於台灣系統整合廠商的規模,往往比原廠小,在跨領域的專業還是會需要原廠的支援,在此情況下,原廠還是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顧問能力,方能順利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