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傳統製造與設計思維的3D列印 智慧應用 影音
Hackthon
member

挑戰傳統製造與設計思維的3D列印

  • DIGITIMES企劃

佳世達科技設計經理陳人鳳。
佳世達科技設計經理陳人鳳。

3D列印技術及應用的出現,對現有的製造與設計體系的思維,都已構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佳世達科技設計經理陳人鳳指出,不管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或經濟學人等專業刊物,都非常看好3D列印未來的發展;不管是傳統製造或設計領域的業者,都有必要對3D列印可能帶來的改變,做好準備。

如果從發明家Charles Hull生產出第一台3D印表機算起,3D列印技術發展其實已經超過30年了。陳人鳳指出,3D列印在發展的前20年,主要都是用在專業領域,因此一般消費者並不熟悉,而她自己也已經用了8、9年的時間,但多半是在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作為模型開發使用。

3D列印之所以會在現在迅速普及,陳人鳳認為,主因在於專利到期,產品價格大幅下滑,3D列印設備現在的價格,確實較過去要更接近消費市場。不僅如此,3D列印的應用範圍,也比過去廣泛許多,從印製一個人的衣服穿著,到身體器官,從內到外,幾乎已經是無可不印。

3D列印技術的意義及價值,對不同行業而言,其實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陳人鳳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觀察,3D列印其實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是一種藉由軟體把3D模型分成很多層(layer),再以雷射、熱熔、噴膠等技術,把材料一層層結合成型。

相較於傳統切削或鑽孔的加工製作方式,3D列印因為是將材料一層一層累積成立體造型,因此也被稱為積層製造或加法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3D列印技術種類相當多樣,陳人鳳認為,從設計人或創意者來看,有4種技術最常使用,分別是熱融沉積成型(FDM)、立體光固成型(SLA)、雷射燒結成型(SLS)及膠水固化噴印成型(PP)。

FDM是將塑膠加熱成半固體狀後,再經由噴嘴將材料擠出,使用材料有ABS、PLA、PC等,層厚為0.05mm/0.1mm/0.2mm。陳人鳳認為,FDM的精緻度雖然較差,但成本相對低廉,市面上甚至可能只要1萬多元就可以買得到硬體設備。

SLA是最早的3D列印技術,原理是將紫外線照射在感光性樹脂上,讓樹脂硬化成型,層厚為0.01mm/0.1mm。陳人鳳指出,SLA使用的材料,具有透明效果的特性,因此常常會用在燈具製作等使用透明材質的產品上。

SLS是以高功率雷射燒結粉狀物質,形成固體形狀,層厚為0.06mm/0.1mm/0.12mm/0.15mm/0.18mm。陳人鳳指出,SLS主要的特性,在於可以選擇的材質非常多,包括尼龍、不鏽鋼、低碳鋼、鈦、彈性材質等等,相對可以製造的產品類型也變得更多。

至於3DP,是用噴頭噴出黏合劑在石膏粉末上,將其一層層黏合成型,層厚為0.089?0.102mm。陳人鳳指出,3DP的優點是可以列印全彩外觀,缺點則不是很堅固,因此主要用途是用來製造模型,比較少拿來做成成品,但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公仔或模型,也已經開始使用3DP來製作成品。

使用3D列印來製作產品,目前雖然單價成本較大量生產產品高,但是不需要昂貴的模具費且開發時間短,適合應用在大量客製化、個性化商品,陳人鳳以手機座為例,此產品設計概念是以網狀結構構成一個環狀造型(Doughnut),象徵透過虛擬網絡聯結,讓人們的情感更圓融美滿,就像現在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往往需要靠手機聯繫。數可科技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並且已經在市場銷售,局部外觀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量身客製。

因此,想要掌握3D列印的價值,就一定要瞭解3D列印的特點。陳人鳳認為,3D列印的特點,包括:1.量產不用模具,零庫存,製作速度快;2.少量多樣,生產彈性高,多種材質選擇;3.一次成型,不須工廠生產線。

至於3D列印目前可以應用的領域,陳人鳳認為,雖然台灣還在起步階段,放眼國際,雖然也不是很成熟但正在快速成長中,應用到的領域已經愈來愈廣,包括醫療、交通、模具、建築、食品等,都已經有應用3D列印製作產品的案例。陳人鳳在2013年荷蘭設計週觀察到,3D列印已經成為會場的注目焦點。她更指出,從荷蘭設計週展出的設計,就可以看到許多設計師已經跳脫傳統大量製造思維框架,展現更多元的設計想法與商業模式。

而在市場價值上,3D列印也已經有實績可供參考。如「Endless Chair」的售價可達840歐元,陳人鳳指出,這張椅子使用回收的塑膠廢料並且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不僅造型獨特且環保,設計師創新的想法開啟新的製造方式,也讓這張椅子具有收藏價值,而且就這種兼具新時代意義及藝術品味的產品而言,Endless Chair的價位其實算是合理,也證明只要能符合消費者需求,3D列印一樣可以做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如飛利浦已經推出3D列印藝術燈產品,這系列產品屬於飛利浦Hue智慧燈泡的延伸,售價約4500美元,飛利浦與WertelOberfell 、Strand+Hvass設計工作室合作合作推出Entity和Tempest二系列燈具,具備1,600萬種色彩變化效果,並支援智慧應用控制,用戶可以根據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和個人喜好,進行照明設置。

而將3D列印技術用在模具製造上,不同於傳統製造有拔模的限制而使無法做出最佳化的水路設計,3D列印的加法製造方式能夠做出CNC無法加工的造型,因此可以製作最佳化的模具水路,以達到更好降溫效果以縮短大量生產時間提高效率與品質,德國EOS公司與台灣業者已經有許多這樣的成功案例。

而在醫療用途方面,陳人鳳指出,目前也已有牙醫師會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牙套,但目前是送到國外去製造。而在大型手術方面,應用3D列印技術也已有實例,如2010年因為遭菲律賓匪徒挾持槍擊的香港旅客易小玲,因為子彈貫穿她的臉與頸部,造成下顎骨及周圍組織嚴重傷害,經33次手術治療都未成功,致口唇、下巴及下臉部外觀變形,更形成功能障礙。直到長庚外科醫師應用創新3D列印技術,製作出根據電腦斷層影像所重組的3D模型,提供做為矯正下顎骨嚴重位移及製作鈦金屬重建骨板塑型之用,並統合醫療團隊進行術前模擬,大大縮短手術的時間,也可減少術後的失敗風險。

而在建築領域方面,荷蘭建築師Dus Architects已在阿姆斯特丹北部運河邊的一處空地上,展開以3D列印為主的建築計畫,先列印出建築的各個構件,形成房間模組後,再將這些大塊模組的房間組裝成總計 13個房間的「Canal House」。

類似的技術也已在上海出現,其中最大的一棟兩層建築長10公尺,寬6公尺,高4公尺,一天就能打造出10棟小房子,在上海張江高新青埔園區已經可以看到成品。

但3D列印技術的出現,陳人鳳認為,對於設計思考的衝擊最為明顯,例如大量生產的產品價格低廉但利潤也越來越低,許多業者生存也越來越困難,甚至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改變的時刻,所以業者可以從大量生產的紅海,轉變到大量客製化以更好的服務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大量生產的方式成本雖然低,但消費者選擇有限,這樣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追求獨特、個性化的現代人,而小規模的客製化,也很難養活一家有規模的企業,因此企業可以思考大量客製化模式,以網路與全世界廣大的消費者即時溝通,了解消費者需求,並以更有彈性、更能縮短生產時間的方式製造,以滿足不同消費者各種不同的需求,實現大量客製化的目標並創造更高經濟價值。

許多產品都相當適合大量客製化,如Bespoke Innovations為殘缺的人們量身訂製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義肢,讓他們找回更多的自信,或是配合消費者的耳多形狀,推出專屬消費者的耳塞式耳機的Normal,以及提供客製化公仔的makies等,國際上已經有這類型的公司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參考。

陳人鳳強調,3D列印同時也開啟了自造者時代,除了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的桌上型3D 印表機讓更多人也可以成為製造者外,國際上可以提供一般大眾使用的Work Space也越來越多,台灣大同大學設計學院的工廠,也提供電子、機械、車縫、金工、陶瓷和3D列印等設備,給校外人士使用。3D列印在自造者時代扮演重要角色,也讓我們知道3D列印技術必須要與設計創意緊密結合,才能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