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倉儲與商業智慧 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_影片觀看
DTechforum

資料倉儲與商業智慧

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DW)與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2組不同的概念,不過因為關係密切,故經常被混為一談。

所謂商業智慧,是1種輔助決策的分析工具,多半透過針對歷史資料的分析,找出特定模式或市場缺口,藉以發現商機或改進缺點。

在理想的狀況下,商業智慧應用可以單獨存在,無須仰賴資料倉儲系統,此時商業智慧應用只要直接向各個存有分析資料的資料源,如ERP、MES、CRM等系統的資料庫,撈取資料即可進行分析。但實務上這種作法並不可行。

首先,由於企業的e化系統多半是依照企業發展歷程逐步擴增,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及人力背景下,採購導入的e化系統,其資料庫欄位、資料單位等資料模式的設計,幾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實際上是相同的資料,但對系統來說卻是不同資料的情況下,便無法產出有意義的分析報告。

舉例來說,同樣是銷售金額,ERP系統記載的實際售貨金額,可能與CRM用來計算業務獎金為基準的售貨金額有所不同,甚至對跨國公司來說,各地分公司個別系統對於時間(可能有時差)、金額數目(幣別與匯率的差異),都可能因員工操作的便利性,與系統建置時的時空背景等因素,而有差異,這些資料若未經整理,就讓分析系統撈取,而企業又依據其分析做出決策,結果很可能是災難一場。

不過,某些充滿自信的企業可能相信透過強力的政策控管,便能從源頭做到資料一致性,但是從系統資源面來看,直接讓分析系統至營運資料庫撈取資料、進行分析運算,在多數的狀況下同樣不可行。

由於企業為確保營運系統穩定不停機,多半會在此部署穩定性較高、價格也較貴的軟硬體,在成本考量下,營運系統資料庫運作能量的規劃,也因此會較貼近實際需求,預留的備用能量多半很小。倘若商業智慧應用與營運系統共用同一組OLTP資料庫,便可能產生商業智慧的分析運算作業,與營運系統持續寫入最新營運資料,兩者搶用系統資源的狀況,嚴重者還可能導致營運系統運作不穩定,衝擊企業正常營運,因此,除非企業在OLTP餘有大量未用系統資源,否則直接將分析性應用部署於其上,是風險相當大的作法。

基於上述2項原因,企業為了不影響營運系統運作,又要得到高品質的分析結果,依照可能的分析目的事先收集與整理各資料源的資料,重新規劃資料模型(Data Model),並打造出1套資料倉儲或資料超市,已是建置商業智慧應用的先決條件,而商業智慧與資料倉儲的密切關係也因而成形,甚至經常被視為是同一件事。

不過,在某些IT系統較單純,或是本身對商業智慧分析項目需求較簡單的企業來說,資料倉儲可能並非絕對必要的產物。舉例來說,若某企業所有的e化作業僅在單一系統,如CRM上運行,而該系統又非24小時皆需運轉,在沒有與其他資料源進行資料整合,並重新規劃資料模型的需求下,與其另外打造1套資料超市(Data Mart;DM)供分析所用,有時增加該系統的運算能力,或選擇在系統離峰時間進行分析運算,反而是較適合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