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趨勢評析 > 【吳立文】政府防災資料開放促進企業與全民防災2.0時代(下)

【吳立文】政府防災資料開放促進企業與全民防災2.0時代(下)

三、防災開放資料提升民眾對於災害風險的認知

對此前行政院災防會以及內政部自六年前(2008年)開始推動「災害防救深耕中程計畫」,目標是協助鄉鎮市區甚至社區層級,循序漸進建立防災規劃的自主能力。在推動的過程中,逐步宣導與推廣政府的防災GIS圖資與資訊,甚至內政部製作大量的防災地圖分送給災害潛勢地區的村里民眾。雖然政府已大力推廣防災演練,然而大部分民眾仍對於周遭環境的天然災害與公共安全相關資訊一無所知。另一方面,由於政府災害的權責單位多元,尚無統合的權責上級機關及政策規劃,導致企業與民眾在形成防災意識以及災害風險的認知上缺乏主動性,同時也未能有效推動具體的災害風險管理與危機管理作為。

2015年3月在日本仙台舉行的聯合國防災會議達成「仙台協議」,最關鍵的內容是提醒各國要「隨時注意新型災難發生」。確實,近年的大型災難多屬於SOP的「意料之外」。2014年12月31日跨年時分,在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之台階處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故,該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2015年9月24日穆斯林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朝聖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因為太擁擠活動失序而參加踩死人意外,造成至少七百餘人死亡。臺灣舉辦大型活動的機會也不少,台北跨年晚會規模已突破120萬人,請問有防止類似麥加朝聖與上海外灘踩踏慘劇發生的機制以及規劃充足之現場緊急應變與救援的人力嗎?不幸的2015年6月27日發生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此次事故截至2015年10月28日為止,共造成13死486傷,其中9人性命垂危,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台灣受傷人數最多的意外。八仙塵爆案是顯例,粉塵作業緊要原則是保持塵末穩定,揚塵是大忌,已是仙台協議標準的新型災難。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數眾多的活動與遊憩場域,我們企業與民眾平時的災害風險意識必須再提升,釐清風險利害關係人,公共場域之活動必須增加相關保險以及防災安全設備,善用即時的災害警示傳遞技術,制訂完善之緊急應變計畫,增加緊急事件下的企業與民眾自主防災與救災的能量,以備重大災害之下,在現況警消醫療人力面臨嚴重不足之時,可提供各類政府無法即時備妥之支援能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風險就有損失,沒有零風險,但是可以透過政策與手段追求低風險。一般而言,人聚集愈多,若加上場域的危害因子增加,風險將以等比級數攀高。目前台灣的防救工作過度仰賴政府的警消醫療能量,若以災害管理角度而言,呼籲政府防災資料公開,讓企業與全民依據公開資料,加強重視災前整備與平時減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緊急應變計畫是亡羊補牢之策,災前的防災工作應重於災時的應變與救災。

近期的國際巨災與新型態災害頻傳,有許多跳脫以往之SOP處理經驗,也有不足之處,各國都在傷痛與錯誤中不斷吸取經驗與互相交流學習,除了強健政府防災體系之外,也加強民間防災能量,避免再犯致命的錯誤。以日本面對災害的態度為例:先救災、再究責。尊重專業、理性討論;反觀臺灣政府時常面對新型態災害的態度:先究責、再救災。名嘴當道、訴諸激情。

民眾對於「災害風險的認知」是決定防災政策成功與否的重要基礎。防災先進國家無不投資大量資源在民眾的防災教育上,例如日本大力推動「正常化偏見」(normalcy bias)的預防、美國聯邦的Ready.gov,這些都是災害發生前,降低災害衝擊的努力範例。 我國在2014年7月31日的高雄氣爆公安危機與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爆事件,就突顯出政府機關與民眾對於可能的災害情境缺乏了解,更遑論注意及預見可能性,法規上的督導與審查有待更嚴格執行。如果政府的防災對策中,可以有系統的加強民眾對可能災害的認知,並宣導預防「正常化偏見」,或許今天的傷亡不會如此慘重。一般民眾對於機率低的事件會掉以輕心,誤以為機率低就是較「晚」發生或很久以後才發生。

所謂「正常化偏見」(normalcy bias)是指:人們會根據過去的經驗瞭解情況,低估大災難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力,因而平時沒有預做準備,或在災難發生時輕忽嚴重性、缺乏應變。簡而言之。對於災害抱持著「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因此不打算去瞭解、規劃或做預演的心理傾向,是社會心理學與災害心理學中的用語。這個語彙在日本的社會心理學者廣瀨弘忠的「為什麼人們不逃呢」中有提到過,當遭遇到地震、洪水、火災等災害時,人們反射性的避難行動在實際上卻驚人的少。原因是現代人習慣了安全和便利的結果,因此無法思考、預期未發生之災害狀態,導致無法反應。所以在當下,會有「災害應該不會那麼大」、「自己不會有問題」的思考特徵,這種心理是種無視於危險,讓心理平衡的自我防衛機能。

近期2014年7月31日高雄氣爆引爆公安危機後,由於廠外丙烯管線處於法規三不管地帶,經濟部也坦承肇事管線自啟用21年來,是處於無部會管理的狀態。氣爆事件更是突顯出民眾與企業的防災應變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即防災2.0的時代來臨,讓民眾具備主動警覺異常的意識與行動,當面對異常監測數值或是異常的毒物擴散時,能夠正確應對的知識與能力。

政府防災資訊公開可於平時進行醫療資源整備與動態盤點,以及落實災害緊急應變災,平時企業或全民若已善用防救災資訊,將提升救災的成效,也可避免慌亂。圖5 為透過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 ),網路社群的力量透過政府公開資訊所製作的「八仙粉塵氣爆後醫院急診病床數統計圖」,此產品若再進一步加強,未來可以在重大事件之災區,快速經過傷患檢傷分類回報後,透過醫院醫療資源公開之資料,可以讓病患即時並合理的分配到醫療資源。

圖5 八仙樂園塵爆急診地圖。網路社群朋友透過政府開放資料,完成八仙粉塵氣爆後醫院急診病床數統計圖。未來可以經過傷患檢傷分類後,透過醫院醫療資源公開,可以讓病患即時被合理分配到醫療資源(城市格局,citypatterns.blogspot.tw)。
資料來源: 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