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大廠難逃碳排宿命 友達綠化轉型煞費苦心
地平線推出中國第一個軟硬整合機器人開發平台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運算平台廠商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推出Horizon Hobot Platform,為中國第一個整合軟體與硬體(包括晶片)的機器人開發平台,提供涵蓋底層運算、開發工具、演算法案例等的一組完整服務,有效簡化機器人生產作業與改善生產效率。
Google將終止G Suite服務 盼中小企業付費使用雲端軟體
Google宣布6月27日起將終止G Suite legacy free服務。該服務已於2012年12月停止招收新用戶。當前用戶的會籍將被自動轉為Google Workspace訂閱會員。Google建議,有商務使用需求者須儘快完成付款設定,一般用戶則可選擇退出。
植物萃取染料 助半導體元件「光合作用」產氫增效率
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從天然植物中萃取出染料,作為光電半導體元件的光敏化劑,藉此提升半導體元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並利用AI達成關鍵技術的突破,在太陽能產氫效率上,從原本的2.59%提升至9.42%。
保衛OT營運安全 睿控網安奪SC Awards兩大獎
數位轉型加劇資安風險,尤其5G時代到來,資安疑慮往往被視為阻撓企業投資5G的最主要原因。工業物聯網(IIoT)資安業者睿控網安(TXOne Networks)日前在重量級SC Awards Europe 2022中榮獲兩項大獎,包括Stellar系列被評選為「最佳端點防護」,而Trend Micro Portable Security 3 Pro則被評選為「最佳合規控管工
「範疇三」成碳盤查大魔王 微軟提出雲端供應鏈轉型
過去多數企業在進行碳盤查時,多只聚焦在範疇一及範疇二的直接與間接排放,但事實上,範疇三所指向的價值鏈,或才是最大的癥結點,同時也是企業推動減碳最具挑戰性的地方。
微軟、IBM攜手推永續 賦能製造業淨零轉型
繼2022年6月初推出「永續雲」服務後,台灣微軟(Microsoft Taiwan)24日再攜手台灣IBM、鴻海、友達、台達電及新創公司,宣布成立台灣ICT永續綠戰隊。相關人員表示,台灣是微軟的戰略夥伴,也預告微軟資料中心即將落地,將進一步擴大產業生態鏈價值。
台灣ICT永續綠戰隊成立 助企業ESG「健檢」
ESG風潮興起,落實淨零碳排不僅是企業的目標,也是政府積極想達成的里程碑。台灣微軟(Microsoft)在Microsoft GreenTech Day高峰論壇正式推出微軟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幫助業者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加速永續管理進程。與此同時,台灣微軟也宣布匯聚台灣夥伴成立台灣ICT永續綠戰隊,以資
NVIDIA攜手高通、愛立信等打造5G VR工業協作空間
晶片大廠NVIDIA攜手高通(Qualcomm)、愛立信(Ericsson)、英國電信(BT)、GRID Factory和Masters of Pie,透過邊緣運算及NVIDIA聲稱全球首個支援5G的虛擬實境(VR)技術,共同打造一個虛擬協作工業場景。
寶僑採用Azure以奠基與拓展數位製造平台
寶僑(Procter & Gamble;P&G)與微軟(Microsoft)簽約,採用Azure雲端運算服務以聚焦提升自動化製造能力、資料運用、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人力效率、生產力,以實現可規模化的預測式品質、預測式維護、受控制的出貨、非接觸式作業、製造永續最佳化。
加大學開發4D複合列印程序製造無人機新型機翼
加拿大蒙特婁Concordia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研究團隊運用創新4D列印程序開發出製造新型無人機變形機翼:「適應性柔性機翼後緣(Adaptive compliant trailing edge;ACTE)」的低成本、高效率新方法,讓無人飛行載具(UAV)的機翼能在飛行中改變形狀。
數百萬電動車退役電池 如何再利用?
未來幾年將報廢數百萬輛電動車,但其電池組除了能回收稀有材料以製造新電池,日產汽車(Nissan)和雷諾(Renault)等汽車大廠正在將電動車退役電池用於儲能系統。
上銀佈局電動車、醫療有成 揭擴廠最新進度
半導體、電動車題材火熱,加上自動化需求高漲,皆需精密機械實現其可靠度,傳動元件大廠上銀近年也持續以傳動產品與機電整合Total Solution回應市場需求。上銀27日舉行股東常會,除進行董事改選,也對外報告目前擴廠進度,日本子公司預計11月正式啟用,雲林一廠也預計2023年初完工。
宏恩以數位化實踐ESG永續發展 為環境堅守最後一哩路
近年ESG、淨零碳排、永續發展等辭彙爆紅,躍為全球顯學,連帶使循環經濟成為各方看好的商業模式。其實早在1988年、即距今40多年前,當大家仍習慣以掩埋或焚燒方式來處理廢塑膠時,現任宏恩集團董事長的洪哲盛便毅然投入廢塑膠回收事業,比多數人更早踏上循環經濟旅程。
5G世代威脅增 產品生命週期應納入資安元素
廖家宜 / 台北
TetraMem打破現有處理器架構 打造IMC晶片助力AI應用
TetraMem是位於加州的半導體新創,以創新的記憶體內運算(In-Memory Computing;IMC)架構及半導體裝置提出解決方案,克服馮諾伊曼(von Neumann)架構瓶頸,提升節能效率和運算速度。DIGITIMES專訪TetraMem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葛寧(Glenn Ge),暢談技術創新突破以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看法。
5G專網波瀾不興?R17正式凍結 真正好戲還在後頭
5G時代,全球行動通訊正在加速發展。不久前,3GPP Release 17(以下稱R17)標準正式凍結,意味5G第二代演進的版本標準正式完成,將推動全球5G邁進新里程碑,而3GPP從2020年起一直以線上會議形式討論R17協議的內容,如今總算得以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疫情打亂原有步調,多少影響5G發展進程。而另一件事,則是由政府
製造業仍為5G專網大戶 高度碎片化市場成供應商挑戰
雖然5G初期以消費市場率先進入商業化,不過長期來看,5G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垂直應用領域中帶來革新,才是未來5G發展關鍵。根據愛立信(Ericsson)「5G商業潛力報告」指出,在所有垂直應用市場中,製造業則是引領5G專網市場成長的關鍵應用領域,然而,製造業雖是一個需求很大,但同時也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場,
競爭者眾多 電信業者憑何優勢角逐5G專網「新藍海」?
5G網路的部署內容小至天線,大到核心網路,都需要龐大的資本投資。對於一些「不差錢」的大廠來說,為了避免資安漏洞與延遲問題,更屬意使用與公網完全分隔單獨運作的專用頻段來自建5G專網。不過大多數的企業,仍無力負擔一個專網的建置,考量市場成熟度與成本結構,不管5G專網採用何種建網模式,電信業仍在其中佔有主
工研院號召17所學研合作 加速機械領域零碳人才養成
因應全球產業發展淨零碳排趨勢及機械產業轉型升級挑戰,工研院日前宣布號召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等17所大專院校,積極布局跨領域整合及人才培育。合作範疇包括智動化技術、電動載具技術、低碳製造技術及負碳、碳捕捉、循環技術等具前瞻性的製造業淨零碳排技術。